众力资讯网

菲律宾认为是中国断了30万蕉农的生计!因为菲律宾的三番四次的挑衅,激发了我国爱国

菲律宾认为是中国断了30万蕉农的生计!因为菲律宾的三番四次的挑衅,激发了我国爱国人士的爱国之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说这个30万的数字从哪来的,根据菲律宾香蕉协会内部的数据,真正以种植香蕉为主业的农户大约12万人,就算把包装工、运输工这些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都算进去,也就20万人左右。   剩下的10万是怎么凑出来的?把临时工、可能受影响的人全部算上了,这种做法就像是把一个班级里偶尔来帮忙的家长也算成正式老师一样,明显是在夸大问题博取同情。   回到2015年前后,菲律宾香蕉在中国市场确实风光无限,广州的水果批发市场里,十个进口香蕉有七个来自菲律宾,那时候运输只要三天,皮薄肉甜,消费者认这个牌子。   达沃地区的蕉农靠着这笔收入过上了好日子,水泥房盖起来了,孩子也能上私立学校了,每年超过100万吨的出口量,让菲律宾香蕉产业赚得盆满钵满。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之后,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动作彻底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军舰硬闯仁爱礁,渔船擅自靠近黄岩岛,还批准美国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   这些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回国内,超市里的消费者开始主动避开菲律宾产品,一位广东的家庭主妇说得很直白:以前买香蕉只看价格,现在得先看产地,新闻里总看到他们挑衅,买他们的东西心里不舒服。   这种情绪积累到2024年上半年就体现在了数字上,菲律宾对华香蕉出口暴跌到25.5万吨,直接腰斩,更要命的是价格也跌了,从每公斤0.8美元降到0.5美元还是卖不动。   上海的进口商直接表示,去年进了一批菲律宾香蕉,每箱亏了200元,今年根本不敢再下单,与此同时,越南香蕉的市场份额从10%飙升到48%,彻底取代了菲律宾的位置。   菲律宾政府把责任全推到中国身上,但这个锅中国可不背,菲律宾香蕉产业的问题早就积累多年了。   棉兰老岛从2019年开始就受到热带枯萎病困扰,这种病能让整片香蕉树枯死,到现在都没有根治办法。   2024年台风海燕又刮倒了四成香蕉树,产量本来就大幅下降,更关键的是,大部分蕉农还在用二十年前的老办法种地,品种没更新,技术也跟不上。   菲律宾农业部给香蕉产业升级的预算只占总预算的2.3%,连厄瓜多尔的零头都不到。   质量问题也是个大麻烦,2023年好几批菲律宾香蕉因为检出有害生物被中国海关拦下,2025年7月绍兴市场监管部门又查出农药残留超标。   中国消费者现在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产品自然没人愿意买单。   越南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不仅价格比菲律宾低15%,还培育出了抗病品种,通过中老铁路的冷链运输,8天就能从越南运到北京,新鲜度比海运的菲律宾香蕉好太多了。   越南在2012年也曾因为检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但人家迅速升级冷链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三年后就重新夺回了市场。   香蕉卖不动还不是菲律宾唯一的麻烦,他们原本想靠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补窟窿,这块业务在2024年占了出口近四成。   结果2025年8月,美国突然对全球进口半导体加征100%关税,菲律宾的半导体工厂瞬间傻眼了,有工厂算过账,以前代工一批芯片能赚15万美元,现在光关税就要交100万美元,根本无法承受。   到2025年6月,菲律宾失业率已经升到3.7%,失业人数比去年多了33万,更严重的是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有35.6%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   国内民生本就紧张,菲律宾政府不去解决产业升级和就业问题,反而一味把责任推给中国,这种做法实在让人看不懂。   对比一下古巴的做法就能看出差距,古巴一直坚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现在和中国的贸易额涨了75%,中国帮他们建光伏基地,联合搞生物产业,双方合作得踏踏实实,这说明真诚合作才是长久之道。   中国市场从来不是谁的提款机,但也不会无缘无故关上大门,这些年中国进口的香蕉总量一直在增长,消费者只是更愿意选择新鲜、实惠、安全的产品。   菲律宾如果真的关心蕉农,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升级种植技术、建冷链仓库、拓展多元市场上,而不是把民生问题当成外交博弈的筹码。   中国爱国人士的这种选择,本质上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当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屡屡挑衅,经济上又拿不出过硬的产品质量,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菲律宾蕉农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不是政府喊出来的口号和冤屈,如果马科斯政府真想改变现状,就应该拿出诚意来,而不是一边挑衅一边指望别人的善良无限兜底。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