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 说变就变,治大国如过家家。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认为现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不合适”,所以取消了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面。
特朗普取消与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面,给出的直接理由是“不合适”。这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
国内政治压力: 在美国国内,与俄罗斯过于亲近始终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尤其是“通俄门”调查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在中期选举临近或国内反俄情绪高涨的时期,高调会晤普京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
缺乏实质性进展: 特朗普自己也承认,“每次谈话都很愉快,但没有取得进展”。这意味着会晤可能只是一次“为见面而见面”的外交秀,缺乏可以对外宣布的具体成果。对于注重“交易艺术”和实际成果的特朗普来说,这样的会晤价值不大。
议程不合: 可能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如乌克兰、叙利亚、制裁等问题上立场差距太大,事先沟通后发现没有弥合的可能,为避免公开对峙,索性取消。
“ walking away ”的谈判策略: 这是特朗普商业谈判中常用的策略——通过表现出随时可以离开谈判桌的姿态,来向对方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在未来做出更多让步。
他的表态中存在明显的矛盾点,这也反映了美俄关系的复杂性:
一边制裁,一边展望未来: 他声称“是时候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了”,这迎合了国内强硬派和盟友的呼声;但同时又说“希望制裁不会持续太久”,并为“再次举行会晤”留下活口。这表明他并不想彻底关闭与俄罗斯对话的大门,制裁被视为一种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的工具,而非终极目标。
“交易式”外交的体现: 在特朗普看来,外交和制裁可能都是一笔生意。施加压力(制裁)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换取更好的交易条件(谈判)。
对普京意图的解读:乌克兰与核武器
乌克兰问题: 特朗普宣称他认为普京“愿意与乌克兰进行谈判了”。这可能是普京在通话中释放的某种信号,也可能是特朗普个人的乐观解读,或者是为自己未来的外交行动铺路。如果俄罗斯真的表现出谈判意愿,对特朗普而言将是一个可以宣扬的外交胜利。
核武器问题: 这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普京主动提出在核问题上“降级”,特朗普认为“非常恰当”。这表明:
双方可能在某些边缘地带进行了危险的核言辞交锋或试探,现在需要“降温”以避免误判。
核军控是美俄之间所剩无几的、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即使在其他领域对抗加剧,维持战略稳定、避免核冲突是双方的底线。
这个声明生动地展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俄外交的特点:
高度个人化: 决策和表态很大程度上基于总统个人的判断和感觉(“很愉快”、“不合适”、“我认为”)。
战略模糊: 在强硬(制裁)与接触(展望会晤)之间快速切换,让外界难以捉摸其长期战略。
交易导向: 将外交视为一系列的交易,制裁和会晤都是谈判的筹码。
“说变就变”: 政策缺乏连贯性和可预测性,正如您开头的比喻“治大国如过家家”,这种风格让盟友和对手都感到不安。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个美俄关系彻底破裂的信号,而是一次战术性的调整。特朗普通过取消一次“无利可图”的会晤来规避国内风险,同时通过制裁保持压力,并为未来在核军控、乌克兰等问题上的潜在交易保留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