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戳破“以拖拒统”的虚幻泡沫:评郝龙斌涉台言论及台湾问题的正确出路 台湾问题关乎

戳破“以拖拒统”的虚幻泡沫:评郝龙斌涉台言论及台湾问题的正确出路 台湾问题关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近期,郝龙斌提出“只要台湾不‘独立’,大陆就不会对台动武”的主张,看似维护台海和平,实则是对台湾问题本质的误读,是“以拖拒统”的延续,与历史大势相悖。 一、郝龙斌主张:延续“以拖拒统”的旧策 郝龙斌的主张是马英九时期“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翻版。马英九执政时,“三不政策”以“维持现状”为核心,虽缓解了陈水扁时期的台海紧张局势,推动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短暂升温,但本质是回避核心问题的“消极维稳”。它将“不统”与“不独”“不武”并列,模糊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默认“两岸分治”,搁置“国家统一”目标。 当时,大陆秉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然而,马英九当局缺乏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担当,既不敢明确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隐性扩张,也不愿与大陆就统一进程展开实质性谈判,使“维持现状”沦为“以拖待变”的借口。 这种“以拖拒统”策略为后来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活动埋下隐患。马英九时期的“消极维稳”未能巩固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让“台独”思想在台湾社会缓慢渗透。赖清德之流抛出“隐性台独”言论,其底气正源于“维持现状”政策留下的认知模糊地带。郝龙斌如今重提“不‘独’就不武”,本质是延续模糊策略,将“不武”与“不统”绑定,试图让大陆接受“永久分治”,与赖清德的“隐性台独”在“拒统”目标上无本质区别,损害了中华民族核心利益。 二、法理与现实:郝龙斌主张的谬误与偏差 从法理与现实层面看,郝龙斌的主张存在明显问题。首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一系列国际文件明确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台湾不存在“独立”的法理基础,“不‘独’”是台湾地区必须遵守的底线,而非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郝龙斌将“不‘独’”与“大陆不武”挂钩,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违背,也是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公然挑战。 其次,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大陆对台政策清晰明确:不搞“台独”,台海就不会有战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就能和平发展、融合共赢。郝龙斌刻意曲解大陆政策意图,制造“大陆威胁论”假象,为“以拖拒统”找借口,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台海和平稳定。 再者,“维持现状”并非长久之计。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推进“台独”分裂活动,加剧台海局势紧张,“维持现状”策略本质上是对“台独”的纵容,会让台湾滑向“法理台独”的危险边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更稳固,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能力与决心空前增强。郝龙斌等人试图通过“不‘独’就不武”拖延统一进程,是对时代大势的误判,也是对中国主权的误读。 三、对比张亚中:统一路线的清醒担当 与郝龙斌的“以拖拒统”不同,张亚中在台湾地区选举及国民党主席参选中提出的“统一路线”,展现出对台湾问题本质的清醒认知与推动统一的历史担当。他明确主张“两岸同属一中”,反对“台独”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倡导两岸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平等协商,逐步推进统一进程,实现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张亚中的统一路线打破了“维持现状”的思维定式,直面“统一”核心议题,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方向。他认识到,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抵御外部势力干涉。而郝龙斌、马英九等人的“以拖拒统”策略,缺乏历史担当,不敢面对“统一”的历史必然,不愿承担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责任,会让台湾错失发展机遇,损害台湾同胞根本利益。 四、关键节点:国民党应摒弃错误思维 当前,台海局势处于关键节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的勾结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国民党内部需摒弃“以拖拒统”的错误思维,学习张亚中、洪秀柱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站在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上,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贡献力量。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民族复兴而解决。中国已具备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坚实基础。大陆愿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话协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分裂台湾,任何“以拖拒统”“隐性台独”的图谋都将在历史大势面前破产。 郝龙斌的言论提醒我们,台湾问题解决面临挑战,国民党内部认知分歧影响两岸关系发展。但国家统一的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唯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推动统一进程,才能实现台海长治久安,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荣光。大家对于郝龙斌在近期国民党主席竞选之时提出的这种观点怎么看?请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