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食花艺手作课表按照二十四节气来排!闵行这个社区学校“仪式感”拉满

对忙碌的你而言,“节气到了”是父母关于添衣或进补的叮咛,还是早已淹没在繁忙生活节奏中的过往?在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学校,这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

明日霜降,今天上午,一堂“二十四节气皮艺布韵”课在这儿开讲。

授课老师李伟既讲述皮具制作方法,也介绍节气的历史文化知识

取两块直径12厘米的圆形牛皮,以植鞣牛皮为“面皮”,铬鞣牛皮为“底皮”。“面皮”上刻出图案,镂空部分衬上一块老布,采用交叉缝线法将两块皮料缝合紧实,再用丙烯马克笔涂色装饰……在老师指导下,一块块“霜降”主题杯垫在学员们手中诞生(下图)。

59岁的林阿姨退休后忙着带孙子,如今,孙子上幼儿园了,林阿姨得以悠闲从容坐进教室,在一针一线中,感知时节变化。两周前完成的“寒露”杯垫,如今也成了小孙子的最爱。手作稍歇,授课教师李伟将节气的故事娓娓道来,“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二十四节气杯垫按季节收纳

皮具和土布交织出季节更迭的旋律

“二十四节气是一部自然辞典,一份人与自然的契约,更是一场中华民族与时空万物之间持续了几千年的智慧对话。”梅陇镇社区校长刘丽静介绍,从2021年起,梅陇镇社区学校邀请专业香道师、营养师、传统文化讲师和本校教师一起,创作了三套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分别为“岁时花语,绽放生活之美”花艺制作、“顺应天时,涵养身心之源”养生手作、“养生膳缘,品味四季之味”饮食手作。立春,煮一壶姜枣桂葚红茶饮,做一把迎春花团扇,为朱砂养生梳添上一个梳挂,摇曳生风,也唤醒一年的神清气爽;雨水,烙一个五谷摄养做单饼,采摘樱花制成香氛蜡牌,再绘制一把缠绕画油纸伞,感受春风春雨的和煦浪漫;芒种,烧一道苦瓜酿肉,做一块金银花精油皂,再自制一瓶花露水,那是独属初夏的味道;白露,用银耳、百合、雪梨、川贝粉和冰糖煮一碗润燥五白羹,别一枚昙花古风发簪,将满地的银杏叶做成挂饰,凝固秋日美景;大寒,一壶核桃玫瑰炖茶梨、一个香雪兰花艺花篮、一个养生足浴包,用热烈色泽和香气,驱散冬日严寒……

优秀作品亮相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下同)

居民王阿姨和老伴都饱受失眠困扰。秋分课堂,她用菊花、枸杞、柏子仁、酸枣仁等缝制了一个安神枕,并根据老师的提醒,每晚用温水泡脚,按按手腕上的神门穴,果然,久违的梦乡,回来了。

2024年,融合非遗皮艺布韵技艺的“二十四节气皮艺布韵”课程全新亮相,将节气民俗、物候与诗句转化为皮艺设计语言。例如,立春用花形刀模呈现“花开有序”,芒种以几何刀模刻画农耕场景,冬至用碗形刀模刻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展现团圆习俗。授课教师李伟介绍,内衬的老布颜色也有讲究——白露时蓝白相间,代表露珠的纯净;秋分时红绿相交,勾勒出枫叶的脉络。

小小的教室,容量有限。每次报名,名额都在几分钟内“秒没”。为了惠及更多人群,梅陇镇社区学校将课时内容拍摄录制成系列微课,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金色学堂、老年慕课、闵行教育等平台推送,也将线下课程送入社区、园区、企业、商圈。为了让下一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课程面向全市招募面试了24名中小学生担任“小陇人”请他们和父母一起动手制作二十四节气中华美食,拍摄短视频,上线播放。

“我们还在继续开发二十四节气相关课程,舞蹈和诗词鉴赏课程都在开发过程中了!”刘丽静期待,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与自然同频共振,实践养生膳食的智慧,享受真正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