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说:“中国和西方本质的不同就是,中国是国家控制资本,西方是资本控制国家!”她接着说,这和市场无关,问题是如何监管市场,如何治理市场?当现在的科技需要企业规模化经营的时代,大型企业的出现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是否受到监管?他们在为谁的利益工作?现在资本主义无法维持西方世界已经取得的发展水平,他们正在去工业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看到一位外国学者的观点,把中国和西方的区别说得特别透彻,她说,中国是国家控制资本,西方是资本控制国家,这才是两种模式的本质差异,这话听起来简单,但细想下去,能解释很多我们平时看不懂的现象。 她特别强调,这事跟市场经济本身没关系,关键在于怎么管,现在科技发展到这个阶段,企业必须做大才能搞研发、拼创新,大型企业的出现谁也挡不住。 但问题来了,这些巨头到底在为谁干活?是为少数股东赚快钱,还是为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 看看美国就明白了,硅谷那些科技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哪个不是富可敌国?可他们出了问题,政府基本管不动。 脸书搞数据泄露,国会听证会开了好几轮,最后罚点钱就完事,对这些公司来说根本不痛不痒,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早就跟政治绑在一起了。 2024年美国大选,光科技行业的政治献金就创了新高,拿了钱的议员,制定政策时能不偏着资本说话吗? 更离谱的是,美国法院在2010年有个裁决,直接把企业当成公民,说给政客捐钱是言论自由,这一下子把闸门打开了,各种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像雨后春笋,从几十个涨到两千多个,筹款规模突破50亿美元。 这些钱基本都是顶级富豪出的,他们砸钱当然要拿政策当回报,控枪问题就是典型例子,枪击案天天有,老百姓呼声再高,法案就是过不了,因为全国步枪协会有钱有人,政客们根本不敢动。 资本说了算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都在为短期利益服务,那位学者说得对,资本主义现在已经没法维持西方原有的发展水平了,他们正在去工业化。 这不是美国不想搞制造业,而是资本觉得工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不如金融炒作来钱快,芯片法案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政府砸了五百多亿美元想让制造业回流,结果呢? 英特尔拿了将近80亿补贴,工厂延期到2030年不说,自己还亏得一塌糊涂,台积电拿了66亿,项目一拖再拖,听说如果被要求政府入股,干脆想退钱走人。 资本不愿意配合国家战略,政府又没办法强制,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工业基础继续垮。 反观中国这边,同样有大企业,华为、腾讯、阿里,规模一点不比西方小,但性质完全不一样,华为搞5G研发投上千亿,不光是为了自己赚钱,也是为了中国在通信领域能有话语权,这背后有国家战略在引导。 疫情的时候,这些企业捐钱捐物资、搭平台,要是换成西方资本,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股价会不会受影响。 中国对大企业的监管从来不手软,阿里搞二选一垄断,国家直接反垄断调查,该罚款罚款,该整改整改,就是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能让大企业欺负小商家。 数据安全方面也有专门的法律,企业不能随便收集滥用用户信息,这跟西方科技巨头随意泄露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重要的是,中国引导资本往对国家有利的方向走,这些年国家鼓励投新能源、半导体这些卡脖子的领域,就是为了打破技术垄断。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全球第一,不是偶然的,是资本跟着国家战略走,该投研发投研发,该建工厂建工厂,才有今天的成绩。 要是像西方那样资本想去哪就去哪,说不定都跑去炒房炒金融了,谁还愿意搞这些需要长期投入的硬核产业? 中国还有个西方学不来的优势,就是能做长期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能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持续大力度投资。 乡村振兴就是个例子,大量资本投到农村修路、建学校、发展产业,就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西方资本可不会干这种事,农村没利润,他们才不会把钱投进去。 说到底,两种模式的核心区别就在这儿:中国让资本当工具,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西方被资本绑架,国家政策围着资本转。 现在西方还在嘴硬说中国模式不行,可事实摆在那儿,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产业链越来越全,科技实力越来越强,老百姓生活也在越来越好,而西方呢,去工业化还在继续,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法国黄马甲运动都闹了好几年了。 那位外国学者能看明白这一点,说明她是真懂,在现代科技需要规模化经营的时代,大企业必然出现,但让资本当家还是让国家当家,决定了整个社会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多数人谋利,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