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

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蒋介石给父亲定的十条罪状,一条都不成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1月11日,河南开封袁家花园的军事会议刚散,48岁的韩复榘被刘峙拉住说“委座找你”,这位掌管山东八年的省主席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推上了小汽车。   车后座突然冒出军统特务,亮出逮捕令,十三天后,武昌羁押所传出七声枪响,一代“山东王”倒在血泊中。   消息传到济南时,15岁的韩子华正在院子里喂鸽子,母亲高艺珍手里的电报掉在地上,“韩复榘通敌叛国,就地正法”几个字像刀子一样扎进他的心。   那个总把他扛在肩上教他打枪的父亲,就这样再也回不来了,从此,为父亲翻案成了韩子华一辈子的执念。   蒋介石给韩复榘定了十条罪状,韩子华后来一条条查证,发现全是站不住脚的指控,最重的一条是“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1937年12月,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榘手下只有五个师,装备落后,士兵大多拿着大刀,他连续七次电报请求支援,蒋介石只回了八个字“固守待援,切勿妄动”。   更气人的是,原本答应给韩复榘的重炮团,转手就调给了嫡系将领汤恩伯。   没有援兵,没有重武器,济南城下日军压境,韩复榘选择撤退保存实力,这个决定让他背上了“临阵脱逃”的骂名。   可同样是撤退,刘峙丢了保定和石家庄,唐生智守不住首都南京,这些人都没事,区别在哪?就在于韩复榘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那条“侵吞经费扰乱金融”的罪名更荒唐,韩家人清点遗产时发现,韩复榘名下只有三处房产,两处还是别人送的,南京那套公馆他一天都没住过,后来让给了冯玉祥。   韩复榘平时穿的裤子膝盖处都要先打补丁,鞋子磨坏了就用皮子包着继续穿,他死后,高艺珍带着孩子四处流浪,要不是旧部闻承烈接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家底,能是个贪污犯?   “派销鸦片”这条,当时的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直接站出来反驳,说韩复榘从不拖欠教育经费,更没沾过鸦片买卖。   韩复榘在山东八年,把邹平县整个划给梁漱溟搞乡村建设实验,投入真金白银办教育,这些事情,十条罪状里一个字都没提。   其实韩复榘真正的死因,是他挡了蒋介石的路,韩复榘出身西北军,虽然1929年投靠了蒋介石,但山东的税收和盐务一直抓在自己手里,一分钱不上交中央。   富饶的山东养着他十万大军,这支部队只认韩司令,不怎么认南京,这让急需军费又想集权的蒋介石如鲠在喉。   更致命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扣押蒋介石,韩复榘连夜从北京赶回济南,给张学良发电报称赞这是“英明壮举”,这封电报被破译后,韩复榘就上了蒋介石的黑名单。   南京失守后,韩复榘开始密谋倒蒋,跟四川刘湘、河南宋哲元频繁联络,打算三方合围,戴笠很快就掌握了情报,于是有了开封那场“鸿门宴”。   在军事法庭上,韩复榘质问蒋介石:“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的责任?”蒋介石拍案而起:“我现在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   整个审判就是走过场,没有原告,没有证人,韩复榘连辩护的机会都没有,罪状早就写在逮捕令上了。   韩子华用了一辈子为父亲申冤,他采访父亲的老部下,走访韩复榘撤退路线的村民,翻遍能找到的史料,2013年,他口述出版了《我的父亲韩复榘》,把这些被掩盖的真相公之于众。   同年,90岁的韩子华在北京去世,葬在万安公墓,跟父亲合葬,从1938到2013,整整75年,他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有人劝韩家去台湾,韩子华说了一句话:“父亲是蒋介石杀死的,我们干吗再跟着蒋介石?”全家留在北平。   1950年抗美援朝时,韩子华主动报名参军,在朝鲜战场立了三等功,这个选择,或许就是他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韩复榘不是完人,他搞独裁,性格强硬,也确实有军阀的毛病,但把他钉在“临阵脱逃的汉奸”耻辱柱上,这不公平,一个在山东办教育、兴实业、拒绝华北自治的人,怎么可能是汉奸?   抗战期间国民党处决了27名将领,韩复榘级别最高,他的死更多是派系清洗的牺牲品,而不是军法的公正裁决,那十条罪状,不过是给政治谋杀披上的一件合法外衣罢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父亲韩复榘因何被杀——爱思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