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军又要大批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和圈子里,引发了很大关注。 据泄露的俄罗斯军工文件显示,有“东亚客户”被曝正计划购买整整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并计划2027年前交付。 外界分析客户身份,基本都把目光锁定到了中国头上,一来咱家战机数量激增,对加油机有迫切补充需求;二来朝鲜、韩国都没条件下这样一笔大单,这事儿落到中国身上再合理不过。 中国空军的现有“加油机库存”,其实底子并不厚,最早那批轰油-6,其实就是轰-6轰炸机的加油版,能力有限,用来练练手还行,想支撑远距离作战很成问题。 2011年,中国从乌克兰淘到过3架二手伊尔-78,那时正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手里囤积军机无处可卖的年代,新一代国产运-20家族里的运油-20虽然量产在即,但因为底盘太紧俏,要改成加油机,也分不过来几架。 所以,虽然先进战机数量暴增,但负责给它们续航的加油机数量增长得不够快,部队编成直接就暴露出“战机多,加油机少”的明显短板。 很多人一听说要再买俄罗斯大加油机,难免产生误解,觉得自主研发的不行才向外求援,实际上,这和当年中国采购苏-35战机时遇到的争议很像。 那会儿,国产五代机刚研发,主力战机刚换代,编制中间正好断档,中国买苏-35,压根不是因为对歼-20没信心,而是为了实现技术补充和部队平稳过渡。 从那以后,国产新机型一批批顶上来,苏-35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被放在后排,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有备无患”,绝不把全部筹码压在一条线上的思路。 回过头来看这次可能的大单,主角伊尔-78MK-90A加油机换了动力、提升性能,各项参数还能满足高强度远程空战需要。 尤其数量可观,如果真的全部到位,能在短期内让中国空军“加油难”的问题大为缓解,其实这也是中国精明战略的体现,既能快速提升战略能力,又能让现有地勤团队快速适应新装备,还解决了对外贸易平衡的老问题。 俄罗斯现在军需优先,生产能力有限,愿意把这类大飞机“消化”给中国,其实是中俄各取所需。 不过要说,这种大单最后一点风声都没落地也是常有的事,目前仅仅到了“询价”阶段,就像去商场问问标价,并不代表下单就能马上提货。加上俄乌冲突带来的变数,未来到底会不会真正落地,还要看局势和谈判进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