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宫中猜测他得的是“阴

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宫中猜测他得的是“阴症”,“阴症”多与房事有关,一次上朝时,李时勉当众斥责朱高炽“好色”,气得朱高炽命人拿金瓜打断了李时勉三根肋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425年五月,北京城里热得像个蒸笼,紫禁城钦安殿传出消息,刚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驾崩了,年仅四十六岁。   这个消息让满朝文武都懵了,谁也没想到这位熬了二十年太子才坐上龙椅的洪熙皇帝,竟然走得这么突然,宫里很快传出各种说法,最刺耳的一种说他得的是“阴症”,这病跟房事过度有关,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要说朱高炽这辈子也够憋屈的,他爹朱棣是靠造反抢来的皇位,对儿子要求特别严,偏偏朱高炽从小就胖,走路都得人扶着,跟能打仗的弟弟朱高煦比起来,实在不像个当皇帝的料。   朱棣好几次想换太子,要不是大臣们拼命拦着,再加上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特别讨爷爷喜欢,这太子之位早就保不住了。   二十年里他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给弟弟递刀子,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把身体早就拖垮了。   李时勉这个人在朝中出了名的硬骨头,江西吉水人,满脑子都是孔孟那套“文死谏”的道理,当年朱棣要迁都北京,他就敢上书反对,虽然被贬到外地,脾气却半点没改。   朱高炽刚登基那阵子,李时勉看到宫里添了几个妃嫔,又听说皇帝常熬夜处理政务还老咳嗽,就认定这是“好色”伤了身体,在他看来,皇帝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是天下人的,必须得管。   那天早朝,大伙儿正讨论减税赈灾的事,李时勉突然站出来,嗓门比平时高了好几度,当众说皇帝刚继位就沉迷后宫,这是在损耗龙体,这话一出口,整个大殿安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   朱高炽本来就因为连续熬夜批奏章头晕脑胀,听到这话当场就炸了,他一辈子谨小慎慎,好不容易当上皇帝想稍微松快点,怎么就成了“好色”?   他指着李时勉骂腐儒,李时勉还不退让,接着说这是为了国事,将来要是耽误朝政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朱高炽气得浑身发抖,喊了声“来人”,侍卫们抡起金瓜就往李时勉身上招呼,金瓜是种铜制武器,平时拿来仪仗用的,这会儿成了刑具。   李时勉站在原地没动,闷哼一声倒在地上,三根肋骨就这么断了,血顺着指缝渗出来,旁边的大臣拼命求情,说李时勉虽然说话不中听,本心也是为了皇帝好,朱高炽这才松了口,把人扔进大牢,没再追究性命。   这事儿过去没两个月,朱高炽就死了,宫里头的闲话传得更厉害,把他的死跟李时勉那番话扯在一起,说真是被“阴症”害了,李时勉算是说中了。   其实朱高炽的身体早有问题,当太子时就常犯哮喘,处理政务又劳心劳力,登基后还没来得及调理,加上长年吃那些金石丹药,药里的毒性早把身子掏空了,哪是什么“阴症”那么简单,只不过大家更愿意相信离奇的传闻。   朱瞻基继位后,有人跟他说先帝是被李时勉气死的,让他杀了李时勉报仇。   朱瞻基把李时勉从牢里提出来问话,李时勉一点没怕,说当年劝谏是怕陛下因后宫误了政务,还劝太子别离京太远,万一有变故不好应对,这些都是为了朝廷,不是故意气先帝。   朱瞻基听完才明白这人是真正直,不但没杀他,还让他官复原职,后来甚至提拔他当了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活到七十九岁,一辈子都在进谏,得罪过不少人,却始终没改初心。   朱高炽虽然在位只有十个月,干的事儿却不少,他平反了建文朝的冤案,减轻百姓赋税,停了郑和下西洋那些烧钱的项目,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可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全被“好色”“阴症”这些风言风语盖过去了,其实最该被记住的,是他当年守北平那股劲儿,二十一岁带着一万老弱兵,硬是顶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靠的是泼水结冰加夜袭,一个胖子愣是在城头上守出了名堂。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真话往往不好听,敢说真话的人容易受委屈,朱高炽有脾气,李时勉有固执,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   一个想在短时间内把国家稳住,一个想让皇帝别重蹈覆辙,这比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人强太多了,可惜世人总爱盯着八卦,真正的功绩反倒被淹没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