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0月21日报道,一村里老人深夜突然去世,家里人立即拿出一串鞭炮在门口点放,可没一会,听到鞭炮声的邻居,就不约而同的来到老人家帮忙,看着满院子前来帮忙的邻居,不但主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视频被发到网上后,也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情。[紫薇别走] 没有微信群通知,也没有挨家挨户敲门,全靠这一串世代相传的鞭炮信号,将整个村落凝聚在一起,当地流传多年的老习俗:“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 婚嫁喜事讲究正式邀请,而丧事则看重一个“情”字,只要听到鞭炮声,乡亲们就会自发前往事主家,帮忙张罗事务、递水安慰家属。 在当地人看来,邻里就是一家人,听到鞭炮声披衣出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没人计较辛苦,也没人觉得麻烦。 湖南农村的殡葬习俗中,鞭炮扮演着多重角色,除了作为通知乡邻的信号,它也是送别逝者的重要方式,出殡时放鞭炮,既是为了让逝者在最后一程感受到亲友的陪伴,也是生者对逝者不舍与眷恋的表达。 在邵阳隆回,老人去世后,家人会立即在家门口放鞭炮,随后,乡亲们会自发形成治丧组织,有人负责账目,有人张罗后勤,整个流程有序进行,从擦洗身体、穿寿衣,到布置灵堂、请道士做法事,再到最后的出殡仪式,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乡亲们的互助。 出殡那天抬棺的都是村里的青壮年,他们轮流抬棺,没有人喊累,当送葬队伍经过村民房屋时,各家都会在门口放鞭炮表示哀悼,而孝子孝孙则会一一跪拜表示感谢。 网友热评: “这场景太久违了,现在城里门对门住几年都不一定认识,这种听到动静就出门的情谊,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我们这儿也有‘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的老话,喜事要讲礼数,但丧事讲究的是情分,知道了就得到,这是一种默契和尊重。” “这鞭炮声,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家家户户的心拴在了一起,想起小时候,村里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伸手帮一把,那种感觉特别踏实。” “除了在视频里,现实中好久没见过了,我们这代人还有机会体验这种人情味吗?” “感动之余也得想想,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老人多,这种靠人力互助的传统,未来会不会慢慢变样?听说有些地方帮忙的流程也开始需要一些费用了。” 看了这个事,你也来聊聊吧在你老家,现在还有哪些让人心头一暖的传统习俗或者邻里之间不约而成的规矩?你觉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传统是会更显珍贵,还是会慢慢消失呢? 信源:南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