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先说说美国当初多嚣张,福特号 2017 年服役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说这船领先世界五十年,花了 130 亿美金,后来一路追加到快 200 亿,折成人民币上千亿,结果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这船看着挺唬人,钢铁巨兽似的,里头全是毛病,根本没法正常用,最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设计的时候说 1000 架次才出一次故障,结果实测 100 多次就掉链子,要么弹到一半卡壳,要么干脆没反应,战机想起飞都得看运气。 到 2025 年最新的数据,这毛病也没根治,平均 400 次还是要坏,离目标差着十倍呢,而且弹射的时候 35% 的能量都白浪费了,纯属瞎折腾。 更离谱的是武器升降机,11 台号称全自动的,结果服役的时候能用的就 2 台,剩下的全罢工,船员们没办法,只能人力搬炮弹,这哪像个高科技航母,简直开倒车。这升降机修了四年才勉强能用,纯粹是耽误事。 还有回收战机的拦阻装置,也是老出问题,液压系统动不动就失灵,战机降落跟玩命似的,美国国会早有报告说这系统技术根本不成熟,不该着急用。 连那个双频雷达都不行,电磁兼容差得很,后来美军都想放弃了,换个简单的单频雷达用。 这些问题不是在战场上发现的,就是在港口调试的时候就崩了,连糊弄都糊弄不过去,你说花了这么多钱,造出来个半成品,能不让人上火吗? 美国军方早就急了,2020 年就给国会保证 2024 年前解决问题,结果根本没搞定,2025 年又给了最后期限,说年底前必须达到作战能力,不然整个福特级项目都得重新评估,后续的船可能都不造了。 可现在看,这期限估计又要黄,维修单子都排到 2028 年以后了,福特号就那么趴在码头上,跟个没人管的钢铁疙瘩似的。 为啥马伟明院士早就能看透这事儿?人家是真懂行。早在十多年前,他就说美国这路子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肯定要失败。 后来 2017 年更是直接点破,说美国的综合电力系统是第一代的中压交流技术,中国已经是第二代中压直流了,美国想追上起码得十年。 当时还有人觉得他夸张,现在看真是一针见血。 美国就是把一堆没验证好的新技术硬往一艘船上堆,以为砸钱就能搞定一切,根本不尊重技术规律。航母是战争机器,不是玩具,哪能这么瞎折腾? 这背后其实不只是技术问题,美国自己的工业基础也垮了,冷战后他们搞去工业化,工厂都搬国外了,现在全美国就一个船厂能造航母,工人平均年龄 55 岁,年轻人没人愿意干,关键岗位都缺人。 特种钢材产能也不行,连材料都快供不上了,技术再先进,造不出来、修不好有啥用?成本自然一路飙升,从最初 105 亿预算涨到快 200 亿,纳税人的钱全打了水漂。 更讽刺的是,他们的 F-35C 舰载机跟福特号还不兼容,弹射系统没法用,这王牌战机等于白瞎,所谓的 “海上霸主” 就是个笑话。 反观咱们中国,路子走得那叫一个稳。从改装辽宁舰练手,到自己造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上电磁弹射,每一步都踩实了。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用的是马伟明团队的中压直流技术,测试的时候顺利得很,故障率控制在 0.3% 以下,能量损耗才 5%,比美国强太多了。 2025 年福建舰都快服役了,对比福特号这磕磕绊绊的样子,差距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咱们不搞跨越式冒进,就是一点点试、一点点改,核心技术都是自己啃出来的,马伟明团队当初就五个人、3.5 万块钱起步,硬是把技术难题攻克了,这才是真本事。 现在美国海军肠子都悔青了,老旧的尼米兹级航母要退休,福特级顶不上来,全球部署都捉襟见肘,太平洋上的力量都快跟不上了,急得都去找马斯克问计,多狼狈。 这事儿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技术优势不是砸钱砸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得尊重规律、夯实基础。 马伟明院士的预言成真,不是运气好,是人家看透了美国的软肋,也认准了咱们自己的路是对的。 所以说,福特级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一点不意外,就是美国自己太狂、太急,忽略了技术本质和工业基础。 咱们不用喊口号,就看这实实在在的对比,谁在踏实做事,谁在瞎折腾,一目了然。美国现在再怎么辩解也没用,这百亿美元的烂摊子,还得他们自己收拾,而咱们中国航母一步一个脚印,早晚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