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根据最新气象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气候将呈现 "前冬偏暖、后冬偏冷" 的显著特征,虽

根据最新气象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气候将呈现 "前冬偏暖、后冬偏冷" 的显著特征,虽然整体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但阶段性极端寒潮可能频繁出现,导致冷暖起伏,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阶段性波动是最大特点。辽宁南部、天津、河北南部等地气温可能偏高1~2℃,而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华南西部等地气温则可能较常年偏低。 长沙市:冬季平均气温7~8℃,较常年偏高0.5~1℃,但1月中旬至2月上旬将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左右。隆安县:冬季平均气温13~15℃,正常到略偏高,但冷暖起伏大,出现较重霜冻的可能性大。贵州省:冬季平均气温3.5~12.5℃,略偏高,但1月上旬后期至1月中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阶段性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全国降水量偏少,但南方地区可能出现湿冷雨雪天气,北方则以干冷为主。长沙市:冬季总降水量160~200毫米,较常年偏少1~3成,但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风险高。隆安县:冬季总降水量70~120毫米,偏少1~3成,可能出现秋冬连旱。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5年秋冬季可能发展为弱拉尼娜事件。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年我国冬季偏冷概率达70%以上,尤其是江南、华南地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就与强拉尼娜事件直接相关。2025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持续偏少,削弱了极地冷空气的"约束力",增加冬季寒潮爆发风险。极地涡旋若出现分裂或南移,可能导致我国中东部遭遇"速冻式降温",如2021年1月北京出现的-19.6℃极端低温。2025年秋分较常年提前2-3天,属于"早秋分"年份。历史数据显示,此类年份中约68% 出现了极端低温事件。秋分后冷空气活跃,往往预示东亚大槽位置偏西,冬季寒潮南下频率增加。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将加大能源需求,可能对电力、天然气供应造成压力。极端天气可能对道路交通、轨道交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春运期间需特别关注。较重霜冻可能导致农作物、经济林果及养殖业遭受寒冻害风险。由于气温存在阶段性起伏,建议公众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降温时段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部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别防范"断崖式降温"的影响。建议南方家庭准备10-15天应急取暖物资,包括石墨烯电热毯等新型保暖设备。需加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预报,提前预置应急救援队伍,补齐补足救灾物资,特别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综合多方预测,2025年冬季将是一个气温波动大、极端天气可能频发的季节。虽然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使得整体气温偏高,但阶段性严寒的风险不容忽视。拉尼娜发展、北极海冰减少等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使今年冬天成为对我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又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