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泰国政府宣布!   10月20日,泰国政府宣布正在考虑在明年1月份推出第二阶段的

泰国政府宣布!   10月20日,泰国政府宣布正在考虑在明年1月份推出第二阶段的消费刺激措施,这显然是继今年下半年一系列经济政策后的又一个大动作。   泰国今年的经济政策,简直像“精准投喂”,年初的“电子发票减税”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平时买东西、旅游、买特产都能抵税,个人最多能省5万泰铢,结果?700亿泰铢的经济增量直接拉满,商场、餐厅、景点全挤满了人。   更绝的是“银发经济”这招,60岁以上老人每人领1万泰铢消费补贴,老年津贴还跟着涨,泰国60岁以上人口超1400万,2024年消费支出高达1.7万亿泰铢,这波操作直接把“养老钱”变成了“消费金”。   有老人拿着补贴去旅游、买保健品,清迈的养老村都跟着火了一把,商家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第二波要来了,虽然细节还没公布,但业内人猜,可能还是“一人一半”消费券的老套路,纳税人国家补60%,自己掏40%;普通人国家补50%,自己掏50%。   去年这个项目最高砸了1100亿泰铢,2634万人受益,人均领4500泰铢,商场、餐厅全被挤爆,这次如果再加码,泰国人怕是要从年头“买买买”到年尾。   泰国这波经济刺激,不光盯着老百姓的钱包,还悄悄搞起了产业升级,10月16号的数据显示,泰国企业注册数量蹭蹭往上涨,外资投资额比去年高了一大截。   更神奇的是,钱没全砸进旅游业,反而流进了电子制造、新能源、生物科技这些“高科技”领域。   为啥?因为泰国搞了个“泰国4.0”战略,要甩掉“旅游+农业”的老标签,转向高附加值产业,政府直接掏钱:税收优惠、简化注册流程,连跨国公司都享受15%的最低企业税。   再加上泰国位于东盟中心,基础设施好,政治稳定,自然成了跨国公司布局东南亚的“香饽饽”。   比如某国际电子巨头最近在泰国建厂,看中的不光是成本低,更盯上了这里的供应链和人才。   泰国政府还要求外资企业雇本地员工、用本地供应商,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直接拉满,这种“既赚钱又带技术”的操作,让泰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了先机。   泰国旅游业的复苏,简直像“开了挂”,2024年接待外国游客超3500万人次,收入破1.67万亿泰铢。   今年更猛,政府一边优化签证政策、简化入境流程,一边发旅游补贴、酒店折扣、航班补助,直接把游客的“钱包”和“停留时间”都拉长了。   现在第二波刺激要来了,业内人猜可能推出“一起旅行”项目,甚至邀请中国高层访泰,增强中国游客的信心。   毕竟中国游客可是泰国旅游的“顶流”,疫情前每年超1000万人次,消费力惊人,如果政策落地,曼谷、普吉岛、清迈这些热门地方怕是要再迎一波“人潮+钱潮”。   泰国这半年的经济政策,看着像“东一榔头西一棒”,其实环环相扣,刺激内需、升级产业、救活旅游,三招一起上,既稳住了现在,又布局了未来。   最让我佩服的是,泰国没瞎追热点,而是把现有的优势和未来的趋势结合得死死的,比如,没放弃旅游这个“老本行”,反而用旅游攒的国际知名度和基础设施,吸引高科技产业落地。   这种“用现有资源撬动未来产业”的思路,比很多国家“一刀切”的转型策略聪明多了。   另外,泰国吸引外资的策略也很有远见,不只盯着投资金额,更看重外资能不能和本土产业“玩”到一起,要求外资企业雇本地员工、用本地供应商,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直接拉满。   这种“既赚钱又带技术”的操作,让泰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然,泰国也有难题,比如,怎么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不让传统旅游业、农业受冷落;怎么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培育本土创新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本。   但至少,泰国用行动证明了一点:在全球经济这盘大棋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泰国这波经济“开挂”,不仅给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样本,也给全球经济“上了一课”,稳住基本盘,抓住新趋势,用政策撬动市场,用开放吸引资源,这才是中等规模经济体在全球竞争中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