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何近年包头的雨水这么多?

你知道吗?

在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大背景下

包头市60余年的降水格局

正经历显著变化

记者从市气象局发布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包头市降水格局演变及影响评估报告(1961-2025)》中获悉,我市降水呈现“总量有所增加,时空分布不均”特征,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北移趋势明显,区域气候类型或面临转型。

六十多年雨水渐增

近年尤其明显

报告梳理了6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

发现包头的年平均降水量一直在慢慢增加

大概每十年能多下8.4毫米

虽然中间也有过干旱的时候

但整体还是往上走的趋势

在降水的分布上,包头的特点很鲜明:南部和东部雨多,西北部雨少。大青山就像一道“分水岭”,山南的土右旗公山湾这些地方,一年能下400毫米以上的雨;可翻过山到了北部的达茂旗,一年的雨量就只剩200毫米左右了。

近五年的降水变化更让人印象深刻。2021到2023年连续三年雨都偏少,2022年的降水量比常年少了三成多,是近15年最干的一年。2024年发生显著逆转,全年平均下了433.2毫米的雨,较常年偏多55%,创下了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市区和土右旗一年的雨量突破了500毫米,固阳和希拉穆仁分别达到472毫米和462毫米。2025年的雨也不少,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超100毫米,市区和土右旗还创下了同期的降水新高。

“农牧分界线”北移

气候要变吗?

过去

包头一直处在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北边

属于半干旱到干旱的过渡带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对比2000年和2024年的气候图能清楚地看到,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正在往北移,已经到了北纬40度附近。2024年的时候,包头山南地区的年降水量都突破500毫米了,从数据上看已经达到了半湿润地区的标准。市气象局相关专家表示,气候划分有严格标准,得连续10年稳定超过400毫米才算数,现在的变化还属于正常的气候波动,到底会不会彻底变成新的气候类型,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测论证。

雨水变多和“大气环流”有关

为啥包头的雨水会变多呢?

这不是偶然的

和全球变暖以及大气运动的变化都有关系

简单说

全球变暖让大气能“装下”更多水汽

而东亚的季风系统和西风带的波动

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来看,北极和热带地区升温速度不一样,导致高空的西风变弱了;西风带的波动更厉害,把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更多地送到了北方;加上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往北移,它外围的降水带也跟着北移,让北方的降水变多变强。还有蒙古气旋和河套地区的暖湿气流碰到一起,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使得包头的雨水越来越多了。

降水变多

影响有好有坏

雨水变多给包头带来的影响

可以说“喜忧参半”

对农业来说,土壤变湿润了,不用花那么多钱灌溉,像玉米这些作物长得更好了,也为农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对牧业而言,雨水多了,牧草长得更茂盛,能养活更多牛羊。生态方面的好处也很明显,植被恢复得更快,林草覆盖率提高了,有助于防沙治沙,湿地面积也变大了,给232种鸟类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还能带动生态旅游发展。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农业来说,雨水太集中容易把土壤里的养分冲走,日照也会变少。生态上,雨水太多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山洪等灾害,还可能污染水质。对城市来说,虽然缓解了供水压力,但老城区的排水系统可能跟不上,下雨时容易积水,给交通和电力设施带来麻烦。

尽管目前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北移

带来的气候类型转变

仍需更长时间观测论证

但这一趋势已为包头未来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

包头市仍需持续关注降水格局的演变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在充分利用降水增多带来利好的同时

科学防范潜在风险

统筹规划农业、牧业、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

让区域气候的变化

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居民创造更稳定、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