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企发展正当时|“上天问数据”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韩丽平

在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航天恒星)展厅中,一块大屏幕正实时呈现着哈尔滨新区地下管网的动态数据。燃气管线、排水管线、供热管线……这些承载城市运转的“生命线”,其运行状态清晰可见。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任意一条街道之下的管网情况便以三维立体图像迅速呈现,管线的材质、埋深、建设年代等信息尽收眼底。

“以城市供排水系统为例,我们通过融合地下管网数据与物联网实时信息,借助计算机算法模型,能辅助城市管理者预判暴雨可能导致的内涝风险。”哈尔滨航天恒星副总经理葛宝玉介绍。该系统甚至可精准追溯某一地块积水成因,究竟是管网设计存在缺陷,还是因淤堵引发。这种分析不仅覆盖管网设施本身,还能综合评估地面透水能力等多元要素,借助遥感卫星定期监测路面变化,计算不同区域的汇水极限,从而实现科学预警与决策支持。

2013年12月,在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推动下,哈尔滨航天恒星正式落户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我省开启了“上天问数据”的新时代。多年来,哈尔滨航天恒星始终以卫星数据价值化与产业化为核心,综合运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创新力量,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具有航天特色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过去,城市地下管网犹如一座“地下迷宫”,管理极为困难。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卫星资源与应用技术方面的强大支撑,哈尔滨航天恒星逐步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承担哈尔滨“城市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公司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导航定位与地理信息采集等技术,高效获取高精度城市数据。更令人瞩目的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人工核查”三位一体的作业方式,历时一年半成功探测并核实了哈尔滨市宽度3.5米以上道路沿线的八大类地下管线,总长度超过1.9万公里。这一宏大工程荣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在智慧城市领域持续深耕的同时,哈尔滨航天恒星还将卫星技术的应用拓展至智慧农业。春播时节,常常可见这样的场景:数十台搭载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终端的大型农机在田地上自主行进,精准完成起垄、播种等一系列作业——不受时间天气限制、也无惧人员疲劳,极大提升了作业精度与生产效率,推动农业走向精细化、标准化。这正是公司整合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生动实践。

“北斗精准农业是我们将卫星应用技术与农业管理深度融合的典型产品,不仅涵盖无人驾驶农机作业管理系统,还包括农情监测与决策支持、无人机植保管理、农业保险投保与理赔等一系列系统。以此打造的精准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突破了传统信息系统仅面向政府与专业机构服务的局限,目前已在佳木斯市、抚远市、五常市等省内多个地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葛宝玉表示。近年来,公司不断面向“大农业、大林业、大水利”区域特点,聚焦地理信息与遥感处理、精准位置服务、卫星应急通信等核心业务,构建起完整的农业卫星应用产品线。

截至目前,哈尔滨航天恒星的数据服务已覆盖黑龙江省内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重要城市,并面向北京、浙江、四川、新疆、云南、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区市提供支持。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三农”,再到生态大数据,公司正积极把握数字产业化机遇,全面助力我省卫星应用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