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有一明白人张亚中,中国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他说:大陆对台的军演到底是针对台湾呢,还是针对美国?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不少人。大家天天刷到解放军军舰巡航、战机升空的消息,眼里全是台岛周边紧张的气氛,默认这些动作都是做给岛上看的。 张亚中作为国民党内少有的直言者,在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抛出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岛内外热议。他的分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近年来大陆军演的规模与节奏。2025年4月的“海峡雷霆-2025A”演习便是典型一例,山东舰编队携十余万吨兵力多向铺开,歼-20隐身战机与东风导弹联手演练立体打击,覆盖从马祖到台东的广阔海域。这种阵势远超单纯威慑岛内的需求,更像是对外部介入的精准回应。美方以往总以“协防”姿态高调表态,这次却仅轻描淡写“持续关注”,五角大楼发布会避重就轻,发言人绕开具体细节。这变化耐人寻味,反映出大陆军力跃升已让美军传统路径捉襟见肘。航母编队若强行介入,后勤链条绵延数千里,补给成本高企,拒止能力如一张无形大网,悄然封堵了美方选项。 大陆军演的常态化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战略布局的自然延伸。从2022年8月围岛演习起,到2025年已累计五次大规模行动,每次都逐步升级,舰机穿越所谓“海峡中线”成日常,军舰逼近12海里成新常态。这种“熬”字诀的玩法,明面上亮肌肉,暗里稳扎稳打。岛内雷达站屡遭电子压制,全境信号中断,不过是顺带效果,正如下棋先布边子,主眼在外来棋手。美军印太司令虽示警“解放军演习接近实战”,但张亚中反驳道,这不过是纸上谈兵,大陆综合国力已超美30%购买力平价,海军舰队规模全球第一,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机领先全球。九三阅兵后,美方连台湾海峡都不敢轻易涉足,何谈“保卫台湾”?岛内一些退役将领私下承认,外部援助不过是交易筹码,嘴上喊道义,台面下抬价砍单。资本与产业外流创历史新高,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设备打包夜运,半导体命根子渐被掏空。 国民党主席选举正是这一观点的放大镜。2025年9月下旬,六位候选人角逐,党内蓝营分化加剧,新竹桃园南投议长票仓流动,基层两头下注。张亚中在辩论中直言“台湾只有统一这个最终选项”,点名2028年为台海分水岭,促统是蓝营出路,不拐弯抹角。其他候选人如郝龙斌推“亲美不跪美,和中不舔共”中间路线,罗智强喊“找回两岸荣景”,郑丽文主打“通过交流塑造民意”,却多回避统一核心。 选举结果郑丽文以65122票当选,郝龙斌第二,张亚中仅两千余票落选。但他的饵钩论已渗入主流话语,网络民调显示,支持率虽低,却拉动理性选民转向。蓝营公开否定民进党“维持现状”招牌,促统成选战标配。岛内经济短板凸显,GDP掉落订单流失,房价高企工薪难熬,民进党靠“抗中护台”广告撒钱,政商利益盘根错节,社会分裂极限。民众从“坚决抗拒统一”转向“和平红利靠谱”,恐惧统一者渐少,主流话语悄然转移。蓝营主打和平统一发展经济,民进党议题主导权摇摇欲坠,外部资源续命难以为继。 两岸关系本是家务事,却被外部势力搅成零和博弈。赖清德在“全社会防卫韧性国际论坛”上宣称“台湾绝不投降”,暴露“台独”本质,国民党集体“拒统”立场清晰,除张亚中外,候选人均绕开统一。韩国瑜访日用“报告”一词,卑躬屈膝姿态尽显。国民党历史贡献不小,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收复台湾,但退守后渐背离初心,2016年后将败选归咎“九二共识”,“拒统”成主流。空谈和平却亲美媚日,连中国人身份不敢承认。张亚中坚定支持统一,屈指可数。 大陆调整对台重心,不再寄望岛内政党,直接推进统一路线,深化经济文化交流。2024年“26条惠台措施”涵盖产业科技青年创业,2025年海峡论坛7000多名台湾青年参与,润物细无声增强民族认同。软硬兼施,惠台措施拉近人心,军演反制“台独”与干涉,航母巡航东风覆盖西太,075型两栖舰立体登陆。国防部言“露头就打”,由国力支撑的警告。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制造业汽车船舶钢铁产量远超美,有效专利高被引论文领先,军事实力不相伯仲甚至超越,美媒《纽约时报》承认造船能力230倍,电池电动车矿物70%产自大陆。美国无能力军事战胜中国,不敢发动战争,统一成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