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也别想武统台湾,因为美军已做好准备!”去年,美国空军部长就将中国定为美国的“威胁”,还叫嚣若台海发生战争,首要任务就是击沉解放军作战舰艇…… 台海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岸“分治”多年,美国长期介入以维持影响力。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访台后,中国东部战区启动环台军演,军机逾百架次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舰艇封锁周边海域,导弹试射覆盖多方向。这次行动明确划定红线,强调台湾事务纯属内政。美方迅速回应,批准多项对台军售,总额达数十亿美元,包括F-16战机升级和反舰导弹系统。这些装备旨在提升台湾不对称作战能力,但也加剧了区域紧张。进入2023年,中国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次数突破1700架次,巡航常态化,美军在亚太基地增加F-35隐形战机部署,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扩建跑道以支持轰炸机轮换。双方军事动作频仍,形成你来我往的博弈格局。这种态势下,美国高层表态往往直指核心,试图通过威慑稳固盟友信心,同时警告潜在对手。台海不再是单纯的双边议题,而是中美战略竞争的缩影,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肯德尔将中国定为美国当前威胁,焦点直指台海潜在冲突。在他看来,中国火箭军导弹射程覆盖第一岛链,美军航母和基地面临直接压力。为此,他提出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倾斜亚太,旨在构建弹性防御体系。另一边,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在2023年3月记者会上补充,若台海战争爆发,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舰艇实施打击。这反映美军战略优先级:先削弱中国海上力量,保护运输线和盟友通道。威尔斯巴赫部队负责西太平洋空中作战,F-22和F-35战机部署增强,模拟封锁突破演练频繁。美方评估显示,中国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和东风弹道导弹构成重大挑战,现役防空系统拦截难度大。为此,空军投资高超音速防御技术和无人机蜂群战术,提升生存率。肯德尔在国会听证会上重申,这种威胁已从潜在转为现实,美军需每年追加数百亿美元用于现代化。整体而言,美方通过高层表态和资源配置,试图塑造“不可逾越”形象,但这也暴露其对区域主导权的焦虑。 美军准备体现在多维度部署上。2023年,美日在关岛举行联合空战演习,F-35中队模拟空中拦截,B-52轰炸机从澳大利亚北部起飞,长航程巡逻覆盖第二岛链。关岛基地扩建四条跑道,支持高强度轮换,工程涉及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美澳协议下,核潜艇访问增加,AUKUS框架深化情报合作。日本冲绳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射程数百至上千公里,针对陆基打击潜力。对台军售持续,2023年批准3.45亿美元升级套件,2024年总额超20亿美元,包括鱼叉导弹和雷达系统。这些行动旨在构建“刺猬”防御网,分散中国火力焦点。肯德尔推动空军从24个作战单位调整为多域协同,融入太空和网络元素,确保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维持优势。美智库报告模拟2026年台海冲突,预测美军损失两艘航母和数千士兵,关岛基地可能瘫痪,这促使部署更注重机动性和冗余。总体上,美军准备虽声势浩大,但依赖盟友协调,菲律宾允许9个基地使用,却海军力量有限,实际介入能力存疑。 中国对美方表态保持克制回应,外交部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外部干涉系挑衅。国防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军队有决心和能力维护主权完整,不承诺放弃武力选项,但优先和平统一。2023年以来,中国军演规模扩大,“联合利剑”系列模拟封锁和多兵种协同,军机巡航穿越海峡中线,舰艇编队常态化穿越巴士海峡。火箭军东风-26导弹覆盖关岛,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装备055型驱逐舰,射程超1000公里,末速10马赫以上。海军双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突破第二岛链,在关岛附近演练,形成钳形态势。空军歼-20隐形战机和无人机蜂群战术提升,电子战能力强于对手。中国经济对日贸易额达3714亿美元,日本民众反对基地扩张,冲绳抗议频发,这削弱美日同盟执行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增强国际影响力,巴基斯坦等伙伴提供战略缓冲。面对美军威慑,中国选择实力回应而非针锋相对,展示不主动挑事但不惧对抗的姿态。 台海议题考验大国智慧,美军准备虽强化威慑,却难掩战略透支迹象。美国国内政治分裂、经济债务高企,盟友离心倾向渐显。中国维护统一的决心坚定,军力均衡已成现实。长远看,和平对话或成出路,但外部干预只会延长不确定性。未来走势取决于多方理性选择,避免误判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