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不是我党党员。也不是我党派进台湾省的,他不受地下组织和李克农的社会部领导。而是直接与华东局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领导下联系。吴石将军反对分裂,致力于国家统一,是坚定的爱国者。在相同立场中,级别最高的是陈诚。周公离世前嘱托罗青长要做好工作。 吴石早年投身军旅,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北伐时期就崭露头角,抗战中在福建前线指挥作战,积累了丰富情报经验。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调回南京,任陆军大学教官,很快升为上校。国民党看似胜利,却迅速陷入内耗。蒋介石的亲信们为争权夺利,军饷被层层截留,前线部队补给短缺,士兵们常因缺粮缺弹而士气低落。吴石负责情报汇总,每天处理的文件中,满是派系间的互相攻讦和贪污记录。一个团长挪用弹药款建私宅的事,就在军部传得沸沸扬扬。 1946年,他升任少将,进入第十六集团军,亲眼看到上级军官为地盘大打出手,下级则被迫站队。长江防线部署本该严密,却因内部猜忌而漏洞百出。吴石目睹这些,国民党从抗日铁军变成自家战场的转变,让他越来越清醒。资源被盘剥,基层军官薪饷拖欠数月,营房外士兵生火取暖的场景屡见不鲜。这种腐败不只伤军心,还直接影响国家统一的前景。吴石的经历,让他从被动旁观转向主动作为。他开始反思,两岸本是一家,何必自相残杀。国民党高层中,类似不满者不少,但多半选择沉默。吴石不同,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推动大局。 1947年秋,何遂作为老上级,通过儿子何康牵线,吴石正式与共产党方面建立联系。何遂是国民党中层军官,早年与吴石共事,对内斗深恶痛绝。这次接触后,吴石的行动迅速展开。他主要向华东局提供情报,内容涵盖长江防线部署、福州和台湾地区的军力分布。这些资料精准及时,直接助力渡江战役和解放福建。国民党海军的弱点、空军调度表,都被他整理成微缩胶片,通过单线信使传递。联络方式极为谨慎,不经李克农领导的社会部,也不走当地地下组织,而是直达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办公桌。华东局书记刘晓负责接收,每份情报抵达后,都被仔细分析,用于调整作战计划。吴石的贡献实打实,渡江时部队避开重兵区,桥梁架起得更快,坦克顺利上岸。 1948年,他甚至协助策反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林遵率30艘军舰起义,这在海军史上罕见,直接削弱了国民党海上实力。福建沿海的封锁线因此松动,解放军登陆艇趁势推进。吴石的渠道独立,让他行动更灵活,不用层层汇报,但也更孤立。国民党情报系统严密,稍有疏漏就可能全盘皆输。他干这些,纯粹基于对国家统一的信念,反对任何分裂举动。国民党败退在即,吴石的资料帮了大忙,累计价值相当于千人努力。 国民党内斗越演越烈,1949年春夏,福州外围炮声渐近,蒋介石电令如雪片飞来。吴石接到命令,带家属飞往台湾。他并非共产党派去的,而是国民党自己调任,这点至关重要。抵达后,他出任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中将衔,手握核心资料。台湾防务布防图、蒋介石兵力调动,这些他都想办法送出。通过中间人朱枫转交华东局。朱枫原是大陆联络员,接棒后继续工作。他们与陈宝仓、聂曦组成“东海小组”,半年多时间,传递情报影响深远,直接用于大陆对台军事准备。小组分工明确,陈宝仓伪造文件,聂曦负责运送,朱枫协调联络。吴石每天处理公文时,顺手记下关键数字,伪装成日常报告。国民党高层中,持统一立场者不少,级别最高的当属陈诚。 陈诚黄埔一期,与吴石早年相识,共事多年,私交尚可。陈诚时任台湾行政长官,也管防务,吴石上任后,陈诚还举荐其部下到要职。两人私下谈及统一,陈诚支持和平方式,但国民党整体政策反之,他无法公开反对。作为蒋介石核心,陈诚更多维护统治,这点毋庸讳言。吴石的行动独立,不受台湾地下党领导,那些多走李克农路线。他的灵活性,让情报传递更高效,但风险也随之放大。半年里,东海小组送出的资料,涵盖岛屿机场分布和海军巡逻路线,大陆据此优化部署,海军演习避开盲区。 潜伏期短暂却惊心动魄。1950年1月29日,外围人员蔡孝乾被捕,一审就全招。从他身上搜出的笔记本和纸币,直指吴石和朱枫。国民党保密局动作迅猛,迅速锁定目标。吴石察觉不对,销毁文件,但已晚。2月,他被特务抓走,关押数月。 蒋介石亲自下令,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决,年56岁。朱枫、陈宝仓、聂曦相继牺牲,此案震惊两岸。国民党借机大肆搜捕,台湾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蔡孝乾的叛变,不仅毁了吴石,还中断情报链,耽误大陆解放台湾时机。那时大陆军力正盛,若情报不断,本有机会一举拿下岛屿。吴石去台前,已将500箱国防部机要档案以福州中转为由,部分转移给我方,避免全数落入蒋介石手中。白崇禧和陈诚主张直运台湾,吴石的策略巧妙,保住了关键情报。 他的牺牲,源于国民党情报网的严密和内部叛徒的出卖。东海小组的半年努力,情报价值巨大,顶得上千军万马,却以悲剧收场。这反映出隐蔽战线的残酷,个人信念在乱世中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