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军的F-35,从冲绳起飞,20分钟就能抵达中国沿海,但中国的东风-17,从发射

美军的F-35,从冲绳起飞,20分钟就能抵达中国沿海,但中国的东风-17,从发射到命中冲绳基地,需要多久?答案是,更快!在美国的轰炸机抵达目标之前,它的机场,就已经不存在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军在冲绳部署F-35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紧张,毕竟冲绳距离中国东部沿海只有六七百公里,按照F-35的飞行速度,确实20分钟就能到。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好像美军随时能打到家门口似的,但如果仔细分析整个作战流程,就会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战机不是游戏里的兵种,点一下就能瞬间移动,F-35从接到命令到真正升空,中间有一大堆必须完成的步骤,飞行员要从待命室跑到停机坪,地勤人员要检查发动机状态,挂载导弹和炸弹,给油箱加满航空燃油。   就算按照最紧急的状态,这些流程走下来也得十几分钟,2018年美军自己搞过一次演习,35架F-35按照最快速度依次起飞,全部升空用了11分钟,这还是提前准备好的训练状态。   真遇上突发情况,第一架战机离地至少要等十几二十分钟,等它飞20分钟到目标区域,前后加起来就是三四十分钟。   这个时间差就很致命了,因为中国有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它的工作方式跟传统武器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这款导弹的弹头设计成扁平的三角形,能在大气层边缘像石头打水漂那样滑翔前进,速度能达到10马赫,也就是一小时飞一万两千公里。   从内陆发射阵地到冲绳基地,按照公开试射记录推算,飞行时间大概就五六分钟。   更关键的是东风-17的发射准备特别快,它不需要固定的发射井,就是普通的导弹发射车拉着到处跑,停下来架好就能打,央视公开过的画面显示,从车辆停稳到导弹升空,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   把准备时间和飞行时间加一块儿,总共不超过10分钟,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美军飞行员还在检查仪表盘的时候,导弹可能已经在飞往冲绳的路上了。   很多人会问,冲绳基地不是有防空系统吗?爱国者导弹、萨德反导,这些东西难道是摆设?问题就在于,这些防御系统都是按照传统弹道导弹设计的。   普通导弹飞行轨迹是抛物线,提前算好弹道就能拦截,但东风-17不走寻常路,它能在空中随意变向,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雷达根本算不准它的落点。   而且它飞得特别低,正好卡在很多雷达的探测盲区里,等防空系统发现它,可能就剩三四分钟反应时间,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拦截。   速度上的差距也很明显,爱国者拦截弹最快能飞6马赫,而东风-17能跑10马赫,这就像是骑自行车去追汽车,物理上就不可能追上。   美国自己的情报部门早就评估过,现有的反导系统对付这种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基本没辙。   打击精度也是个狠角色,2017年的试射记录显示,东风-17的落点误差只有几米,机场跑道就那么宽,炸出几个大坑就没法起降了,就算炸不到飞机本身,把跑道废掉效果是一样的。   F-35再先进,没有跑道也就是个铁疙瘩,而且导弹又不是只能发射一枚,第一波炸跑道,第二波炸机库,第三波炸油料库,几轮下来整个基地就瘫痪了。   这里面暴露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美军这些年习惯了依靠固定基地搞前沿部署,觉得把武器放在离对方近的地方就能占便宜,但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固定基地反而成了累赘。   你的位置摆在那里,人家早就标好坐标了,打起来第一时间就会被照顾,以前打仗讲究谁的拳头硬,现在得看谁的反应快,当决策到打击的时间被压缩到十分钟以内,战场规则就彻底变了。   这种变化不光是技术层面的,它实际上改变了整个战略威慑的逻辑,以前美军觉得把战机部署在冲绳就能形成压力,但现在这个基地本身反而成了压力来源。   一旦有事,这些昂贵的战机和基础设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日本作为基地所在国,也得掂量掂量这种安排到底是增加安全还是增加风险。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反映出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以前拼的是平台,比谁的飞机多,谁的航母大,现在拼的是体系,是从侦察、决策到打击的整个链条谁更快更准。   高超音速武器就是这个逻辑的产物,它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重新定义了,当你还在准备起飞的时候,战争可能已经结束了。   所以美军那句“20分钟抵达”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忽略了最重要的时间成本,战机要飞20分钟不假,可准备工作要三四十分钟,而对方的导弹10分钟就能让机场消失。   这不是简单的速度对比,而是两种作战思路的碰撞,一个还停留在传统空中力量投送的框架里,另一个已经在用新的方式改写规则,在这场时间的竞赛中,谁先到达终点,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东风-17导弹亮相展现中国战略反击能力》——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