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从六个路径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

10月19日金融一线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经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出席大会并介绍,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我们提出六个实现路径以及相应的具体举措。

路径一,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制定、政策出台、举措落实一整套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要疏通建设中的堵点难点,要科学合理的对上海授权赋能,以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要改善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利率、汇率的形成机制,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以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价格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丰富市场业态和品种,加快建设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在改革开放40多年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这些社会财富非常有必要以理财、信托、保险、基金等多种形式在国内投资保值增值,所以一定要加快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

路径二,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准入开放方面需要简化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产品准入的审批流程,要重点解决大门开了小门难进的问题,使外资金融机构进来了就能够开展人民币业务。在市场开放方面,课题组建议在目前管道式开放的途径外可以实行板块式的开放,对外国央行的储备资产,政府投资资金等特定长期投资者和耐心资本这样一个板块对他们开放金融市场的投资,而且这个开放是对资金流入流出有更大的自由度。要通过开放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地位,要优先对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放投资上海金融市场,畅通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

路径三,与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协同发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的优势,因为中央提出来五个中心来建设一体推进,涉及到充分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资源的作用,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对股权投资的生态、科创板的制度、绿色金融发展等等这方面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

路径四,需要构建离岸金融体系,这也是中央提出的对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一项具体任务,在上海要建设以人民币为主体的离岸金融体系,离岸金融体系内要积极探索有序扩大制度型的开放,大幅度提升合法资金跨境流动的自由度,要便利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财资管理活动。在离岸金融体系探索数字技术、数据流动、数字金融创新等应用,同时采用监管沙盒等方式积累防范风险的经验,同时构建起在岸与离岸之间的风险隔离,同时要有有限联通的机制。

路径五,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利用上海金融中心丰富的各类金融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平台,打破数据竖井,探索开发通用和专有的金融大模型平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能,为金融监管赋能。要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未雨绸缪、研究布局,审慎进行探索实践。

路径六,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南方金融合作,加强金融领域的全球治理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使用范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