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 2025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过去一周在多个方向控制了8个定居点,并对乌克兰军工企业、能源基础设施等目标实施了打击,其防空部队称击落了千余架无人机。 单看俄方这份战报,确实显得战果丰硕,又是占地方又是毁设施,防空还打得热闹。但这里面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战场信息从来都不是单方面说了算,只听一方通报很容易看不全真相。 先说说这8个被控制的定居点。战报里只说了数量,没提这些地方具体在哪、面积有多大、战略价值到底有多高。是顿巴斯那种双方反复拉锯的关键村镇,还是偏僻地区的小村落?要知道在乌东战场,有时候占领一个村子可能只是推进了几百米,后续能不能守住还两说。之前俄军在顿巴斯曾有过快速突破的情况,但乌军靠着无人机袭扰补给线,很快又把战线稳住了,这种局部的控制能不能转化为长期优势,现在还没法下结论。 再看打击军工和能源设施这事,俄方说是为了削弱乌军战争潜力,这个逻辑本身能理解。军工企业是造武器的,能源是撑生产和前线补给的,打这些地方确实能戳乌军的痛处,就像之前俄军炸基辅的无人机工厂,直接让乌方月产量降了一半还多。但问题在于,这种打击往往会波及普通民众。现在眼看冬天要来了,乌克兰的发电能力本来就只剩战前的三分之一,再炸能源设施,老百姓的供暖和日常用电都成了大问题,200多万人可能要面临无暖过冬的困境。军事行动一旦伤到无辜民众,性质就变得复杂了,这可不是单纯的"战术成功"能盖过的。 最让人疑惑的是"击落千余架无人机"这个数字。一周击落一千多架,平均每天要打下一百四十多架,这个数量实在有点惊人。无人机确实是现在战场的主力,双方加起来投入的总量得有数万架,俄军自己去年就计划买140万架无人机。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没说:击落的都是什么类型的无人机?是乌军用来侦察的小型廉价无人机,还是能精准打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 要知道,现在很多无人机成本才几千块,用昂贵的防空导弹去打,本身就是笔不划算的买卖,俄军前线士兵自己都抱怨"用反坦克导弹打无人机是浪费"。更别说乌军还有"钓鱼执法"的战术,用廉价无人机当诱饵骗俄军防空开火,等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派真家伙上,这千余架里到底有多少是"诱饵",真不好说。 还有个很重要的点,俄方战报里完全没提自己的损失。战场是双向的,你在打别人,别人肯定也在反击。就在最近,乌军还用无人机突袭了俄的炼油厂,导致汽油缺口达到了需求的20%。顿巴斯前线一天就有149次交火,乌军无人机专打俄军补给车队,让俄军单日补给量从80吨降到22吨,不少据点炮弹都撑不了3小时。这些俄方没说的情况,恰恰能让战场真相更完整。 其实现在的俄乌战场,早就不是单纯比谁占的地方多、谁炸的目标狠了。双方都在靠无人机搞"后勤绞杀",也都在打能源战,但最终受苦的还是两边的老百姓。战报里的数字再亮眼,也掩盖不了冲突持续下的民生困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顿涅茨克局势 乌克兰 乌现状 乌顿涅斯克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