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7年,一位军人在部队接受领导检查工作时,领导突然发现这位士兵的额头上有一块

2007年,一位军人在部队接受领导检查工作时,领导突然发现这位士兵的额头上有一块长长的刀疤,领导连忙询问他刀疤是怎么来的,在这情急之下,这位军人向领导透露了一个隐藏了6年之久的秘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的春天,一位师部政委来到基层部队进行例行检查,当卢加胜站在队列中接受检阅时,政委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   那是一道很难被忽视的疤痕,约五厘米长,从眉角延伸到额头,凹陷深刻,看起来绝不是日常训练中磕碰能留下的痕迹。   政委的职业敏感性让他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他走上前,用严肃的语气直接问道:这道疤是怎么来的?   卢加胜最初并不想说,他憨厚地笑着,试图用“训练时不小心碰的”这样含糊的说辞来搪塞过去,但政委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   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领导能够从一道伤疤读出故事,从一个士兵的闪躲眼神中感知到隐瞒,在政委的坚持追问下,卢加胜最终放弃了抵抗,把埋藏在心底整整六年的秘密说了出来。   时间回到2001年春节刚过,卢加胜从老家探亲回来,坐上了从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列车在行进的过程中,一伙人突然涌入了车厢。   七十多个壮汉,手里拿着砍刀和棍棒,他们蛮横地占据了几个车厢,开始对乘客进行骚扰和威胁,他们挨个车厢向没有座位的乘客索要所谓的“座位费”,有人拒绝就挨揍,有人露出钱财就被抢劫。   车厢里很快陷入了混乱,乘客们尖叫和哭喊声混作一团,那些女乘务员试图制止这种行为,结果遭到了更暴力的对待。   列车上的三名乘警感到事态严重,他们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控制局面,在这种危急关头,一名乘警想到了寻求帮助,他在乘客中物色了身穿军装的卢加胜,并向他说明了情况。   卢加胜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乘警随后找到了车上其他的军人和警察,很快就聚集了二十多名力量。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来自不同的岗位,却在这一刻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知道正面冲突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毕竟车上还有这么多无辜的乘客。   卢加胜很快想到了一个策略:不要蛮干,要智取,他提议先把歹徒的头目单独约出来制服,这样其他人就会群龙无首,更容易被控制。   计划被一致同意了,乘警假装要和头目“谈判”,把他骗进了餐车,当头目推开门,看到里面等待的二十多名军警时,他的表情从得意变成了惊恐。   就在这一刻,卢加胜出手了,他没有给对方任何反应的机会,直接将头目制服并用绳子捆了起来,其他战友紧跟着将随从的几个人也快速制服。   头目被抓,但事情还远未结束,剩下的歹徒开始在车厢里四处逃窜和反扑,这些军警虽然人数不少,但他们都是休假的状态,赤手空拳,卢加胜冲在最前面,与歹徒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混乱中,他的小腿被砍了一刀,手臂被咬伤,最严重的是头部被划开了那道深深的口子,鲜血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没有退缩,也没有停止,这场搏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直到后续警力赶到,七十六名歹徒才全部被制服。   卢加胜因为失血过多当场昏迷了,他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发现他的伤口深及颅骨,需要缝二十多针,他昏迷了十整天才醒来,醒来后他第一个念头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问乘客们是否都安全了。   仅仅十多天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卢加胜就自己掏钱支付了医药费,偷偷离开了医院,急忙返回了部队。   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当战友询问他额头的疤痕时,他总是用同样的理由搪塞:“训练时不小心碰的,”   参与那次事件的其他军人陆续被找到,受到表彰,媒体还登出了寻找“无名英雄”的报道,但卢加胜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他就像从那趟列车上消失了一样,继续在部队默默地工作和训练。   六年的时间里,他错过了两次提干的机会,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就是那个英雄,奶奶去世时他在演习,三年后才能去坟前磕头,母亲做手术时他守在训练场,没能陪在床前,妻子难产时他在远方,直到女儿满月才请假回家看了一眼,他用沉默承受了这一切。   直到那个春天的检查,政委注意到了那道疤,当真相浮出水面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政委问他为什么不上报这件事,卢加胜只是搓着手,用最朴素的话回答:“当兵的,不就该护着老百姓吗。”   这句话的分量超过了任何豪言壮语,在一个时代里,我们习惯于展示和放大功绩,但卢加胜用六年的沉默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责任。   他做完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然后翻篇了,就这么简单,那道疤痕不仅是伤口的印记,更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最深刻的认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青年报——“傻兵”卢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