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球迷觉得,湖人的真正考验在季后赛,而赢球离不开詹姆斯。从球队当前的双核体系与过往季后赛表现看,这话确实戳中了关键 —— 但詹姆斯的影响早已不是 “单打独斗”,而球队要突围,更得先补好暴露的硬伤。 先说说詹姆斯对湖人的核心价值,绝非简单的 “得分依赖”。作为 41 岁的生涯末期老将,他已转型为组织型前锋,在 “东契奇主导攻坚” 的战术里,詹姆斯的第三节节奏掌控是关键补充。上赛季季后赛对阵森林狼,即便他场均出战 38.4 分钟、末节命中率下滑 14.2 个百分点,仍能靠传球串联起进攻,只是体能瓶颈让他难以兼顾防守端的持续压迫。更重要的是他的经验威慑力:当东契奇受困伤势(如腿筋拉伤导致三分命中率跌至 25%),詹姆斯的关键球处理能成为 “兜底选项”,这种大赛稳定性是年轻核心暂时无法替代的。 但詹姆斯的影响也藏着隐患:球队薪资结构因他(4800 万)与东契奇(4100 万)占比 65%,导致角色球员质量断崖式下跌,上赛季季后赛替补席场均仅得 7.4 分,连对手替补里德的一半都不到。而且他的年龄让球队不敢长时间用 “五小阵容”—— 此前对阵森林狼时,让 2.03 米的詹姆斯顶防戈贝尔,直接导致禁区场均失 52.4 分,篮板净负 9.6 个,这暴露了 “过度依赖球星扛防守” 的弊端。 要在季后赛突围,湖人的调整必须精准针对三大痛点: 内线补强刻不容缓:上赛季因错过马克・威廉姆斯,面对森林狼 “三塔” 完全失守,戈贝尔单场狂揽 27 分 24 篮板的教训太深刻。即便休赛期签下艾顿(场均 14.4 分 10.2 篮板),仍需为其搭配蓝领替补,避免重蹈 “海耶斯出战不足 8 分钟” 的覆辙,确保篮板与禁区防守硬度。 优化双核兼容与角色球员配置:上赛季两人同场时进攻效率仅 98.3(联盟倒数第六),需明确 “东契奇攻坚 + 詹姆斯控场” 的时段划分,减少球权冲突。同时必须升级侧翼防守 —— 里夫斯上赛季季后赛被对手反复针对,三分命中率跌至 21.3%,若将其作为交易筹码换取奥利尼克这类攻防均衡的球员,能有效填补防守漏洞。 战术需贴合阵容实际:雷迪克上赛季 G5 贸然用五小的教训证明,战术不能脱离球员能力。应围绕艾顿与东契奇的挡拆(预计场均 22 次配合)构建进攻,同时给詹姆斯减负 —— 通过增加拉拉维亚、范德比尔特的防守轮换,让他保留体力用于末节决胜。 说到底,詹姆斯仍是湖人季后赛的 “精神锚点”,但球队赢球已不能只靠他一人。你觉得湖人该优先补内线还是升级侧翼?詹姆斯的经验与体能短板,哪一个对季后赛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