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突然发现,若中方再出手,美公司或彻底买不到中国稀土近日,商务部的稀土出口新规附件使用了wps格式文档一事,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热议。当时,不少外媒将此事解读为中方打算保护数据安全、推广国产软件。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第61号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次调整范围显著扩大。从原先的7种稀土元素扩展到12种,包括新增的钬、铒、铥、镱和铕,这些元素在电子、航空和国防领域应用广泛。新规特别强调,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同样受限,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先进半导体和潜在军用AI相关申请需逐案审查。 同时,第62号公告针对稀土相关技术加强管制,禁止出口用于境外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和二次回收的技术和服务。 这些措施基于出口管制法和两用物项条例,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公告附件首次采用WPS格式,此前多用DOC或PDF,这点细节迅速引发国内外关注。外媒解读为中国推动数据安全和国产软件推广,申请文件还须以中文提交,进一步提高了境外企业的操作门槛。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70%,这一管制直接触及国际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WPS格式的选用并非偶然,它作为国产办公软件,在兼容性和数据保护上具有专有编码优势,能有效防止篡改和泄露。 公告发布后,该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讨论焦点从技术细节转向地缘经济影响。商务部明确,境外出口经营者可直接提交申请,或委托境内企业、中介机构、商会或协会代办,但所有文件必须符合指定格式和语言要求。 这意味着美国企业以往依赖的英文报告和标准软件流程,将面临重构。早在2021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WPS等8款中国软件在美国运营,理由是其数据收集功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虽然后续拜登政府部分撤销,但企业内部合规政策仍旧严格,许多IT系统默认屏蔽此类安装。格式转换虽可通过第三方代理实现,却伴随商业机密泄露风险,每份文件处理费用约50美元,且传输过程易被拦截。 美国企业对这一变化的反应日益激烈,硅谷和华盛顿的供应链分析师开始模拟最坏情景。如果中方新增规定,所有出口许可申请必须用WPS提交,美国公司将陷入法律与操作的双重困境。 用WPS就违反旧禁令,面临百万美元罚款和监管调查;不用则文件无法匹配,申请直接被退回。中国稀土在美国防工业中占比高达80%,F-35战机磁铁和芯片组装均依赖这些材料。新规覆盖永久磁铁出口,国防承包商的供应链报告需加密多层,但格式不对根本进不了系统。 2023年,一家加州科技公司因类似软件使用被海关扣查三个月,损失超百万美元。 智库报告指出,这一门槛看似小事,实则放大管制效应,美企库存预警已亮,生产线停摆风险迫在眉睫。越南和澳大利亚的替代来源产量有限,前者加工链不稳,后者报价翻倍,无法快速填补缺口。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暴露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博弈本质。特朗普政府曾批评中国稀土出口限制为全球供应链威胁,并威胁加征130%关税。 中国则通过管制回应美方实体清单,规定持股50%以上子公司自动受限。 美国正推动本土供应链建设,包括多亿美元投资矿场开发,但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2025年上半年,美方已与澳洲企业签署协议,试图分散风险,却因地质条件和技术瓶颈,产量仅中国零头。稀土管制升级后,芯片和电动车行业首当其冲,全球市场价格已上涨15%。专家分析,这不仅是资源控制,更是技术标准的较量,中国通过格式和语言要求,悄然筑起数据壁垒,迫使外资调整运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