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洪森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佩通坦,而是因为他的座上宾——陈志!美国对陈志提出刑事诉讼,直接抄走了他约127271枚比特币,大约是15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1069亿元,这真是天文数字,这也美国司法部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 (信源:观察者网——美国制裁柬埔寨“杀猪盘”电诈集团,查扣150亿美元比特币) 10 月 14 日,一则消息让全球币圈震动:美国司法部一纸文书,直接划走 127271 枚比特币,按当时市价计算价值 150 亿美元 —— 这笔钱相当于把北京国贸三期、上海中心、广州塔打包卖掉还有余裕,创下美国史上最大单笔加密资产没收纪录。 而这背后,牵扯出柬埔寨前参议院顾问、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这位曾被洪森奉为座上宾的福建商人,如今成了 FBI 悬赏 500 万美元全球通缉的逃犯。 一直以来,比特币被奉为 “去中心化” 的代表,号称政府无法查封、资产绝对安全,也正因如此,它成了非法资金转移的 “香饽饽”。 但陈志案的发生,彻底撕碎了这一神话。美国司法部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 “比特币不可控” 不过是自欺欺人,只要司法力量介入,再隐蔽的加密资产也能被精准锁定。 陈志的发家史,堪称一部灰色领域的 “暴富教科书”。2009年,他揣着旅游签证闯荡柬埔寨,先靠博彩和地产领域的运作积累第一桶金,2015年正式成立太子集团。 凭借精准的政商关系经营,五年后他拿到柬埔寨“奥克纳”爵位,2023年4月更被洪森聘为参议院顾问,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金边李嘉诚”。但鲜少有人知道,他光鲜身份的背后,是亚洲最庞大的电诈流水线。 美国检方证据显示,陈志掌控十个封闭园区,用1250部手机搭建“电诈农场”,囤积7.6万个社交账号。这些资源24小时运转,以“杀猪盘”剧本诱骗受害者进入虚假加密投资平台,待其投入资金后锁仓卷款。 骗来的赃款不存银行,直接换比特币,分散存于几十个冷钱包,最终汇总到“超级钱包”,此次被美国司法部查获。 美国为何此时动手?数据给出答案。2024年,东南亚电诈让美国人损失至少100亿美元,同比暴涨66%,陈志电诈网络占其中四分之一。更关键的是,链上追踪技术进步,“匿名隐身衣”成“透明渔网”。 FBI联合两家专业分析公司,耗时三年将2000万笔相关交易输入AI模型,筛选出1.3万个关联地址,结合KYC数据交叉比对,精准锁定陈志控制的私钥。 不同于以往依赖黑客技术或交易所配合,这次美国司法部的操作更显 “直接”:拿着纽约联邦法院签发的民事没收令,如同房主换锁般,直接将比特币转入政府控制的钱包。 与此同时,英国同步行动,冻结陈志在伦敦的 19 处房产,总价值 1.3 亿英镑,一套组合拳下来,陈志的币、房、银行账户瞬间 “断网”,可他本人却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事件发酵后,各方反应耐人寻味。洪森在 10 月 15 日通过脸书紧急发声,强调 “个人案件不影响国家形象”,但转头就下令柬埔寨提交《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草案。 金边当地的小交易所老板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 “拔网线” 的对象,往日热闹的加密资产交易圈,一夜之间陷入恐慌。 对受害者来说,这则消息带来一丝希望。10月16日,美国司法部官网上线中文索赔登记页面,受害者提供被骗资金流入陈志控制地址的转账哈希、报警回执等证据,即可申请资金返还。页面开放首日访问量突破120万,服务器因流量过大一度宕机,可见受害者群体庞大。 这笔巨额比特币去向备受关注。按美国惯例,走完民事没收程序后,大概率会参照“丝绸之路”案模式公开拍卖,所得一半归美国财政部,一半补偿受害者。 陈志案为币圈敲响警钟,“私钥即自由”变为“私钥即证据”。即便比特币存入线下冷钱包看似安全,司法部门仍可通过搜查住所等线下手段找到存储设备并破解密钥。这表明,涉及非法交易,无论资产形式如何,都难逃法律追溯。 如今,FBI通缉令仍有效,陈志下落不明,洪森下次生日宴上,曾象征“政商双赢”的“公爵”座位大概率空出。这场150亿美元加密资产没收案,不仅改变陈志命运,更改写公众对加密货币的认知:法治面前无绝对“安全”的灰色地带,借技术漏洞逃避监管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