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连商业谍战都拍成了荒诞喜剧,而主角居然是销量第一的车企,你敢信?很遗憾,这一幕,很丑陋。 一出“借壳探秘”的戏码,演得比我们东北的小品还精彩——只可惜,演技全用在如何把163邮箱包装成“极氪特供”,外加把四个大活人塞进“吉利的马甲”里了。 咱不禁想问一句:第一大销量汽车企业的操守呢?素养呢?底线呢?脸面呢…… 会议桌上,几位“极氪员工”问得那叫一个专业又专业:从产品基因问到商业模式,从AI原理问到欧亚法规,恨不得把代码库都搬回家里,末了还要录屏教学,美其名曰“深度试用”,实则恨不得让创业公司亲手把核心技术整体打包奉上。唯一露馅的,是那163邮箱像块粘在西装上的菜叶——再怎么用“外发受限”熨烫,也遮不住市井味儿。 更绝的是穿帮后的应对:先玩集体失踪,被短信逼到墙角才挤出一句“稍等”。电话接通后更是金句频出——“我们用花名啊”!花名?汽车圈啥时候也玩起了花名?难道是阿里巴巴的COSPLAY的二次元版出现了?好一出《无间道》。 这事呢,说到底暴露的不是技术焦虑,而是品德骨折,一家市值万亿的企业,一家销量第一企业,居然干出了隔壁吴老二都不屑干的勾当,难不成这就是鲁导笔下所说的“儒袍下面的小”? 事件曝出来已经3、4天了,未见稿件下架,当然也没有看到涉事企业的公关站出来反对,更没有看到大企业的法务人员告当事人侵权,我们姑且把故事当新闻看着、听着,至于是是非非,不着急,让子弹再飞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