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加沙战争结束了,人质放了、囚犯换了、人道援来了,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一个针对

加沙战争结束了,人质放了、囚犯换了、人道援来了,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一个针对东大的布局才刚刚开始。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你认为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的原因是2023年10月7号,因民族矛盾,哈马斯突袭以色列。 1995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巴勒斯坦获得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自治权,包括对加沙海岸20海里水域的管辖。这本是为渔业和潜在资源开发铺路,谁知四年后,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加沙海岸17至21海里处发现加沙海洋气田,总储量约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巴勒斯坦投资基金迅速与英国公司签订25年开采协议,预计能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 协议本该开启新篇章,却在2001年阿里尔·沙龙上台后急转直下。他以安全为由,封锁水域,海军舰艇巡逻驱赶渔船,扣押设备,彻底阻断开发进程。以色列拒绝从巴勒斯坦购买天然气,军队在海岸增设路障,推土机夷平潜在登陆点,渔民捕获量锐减,居民生活雪上加霜。这不是简单封锁,而是系统性剥夺资源主权,联合国报告多次记录这些举动,却难改现实。 沙龙的政策延续至今,加沙气田闲置25年,成了东地中海能源格局的痛点。以色列本土气田如Tamar和Leviathan已投产,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版税收入超2.63亿美元,主要供应国内电力和出口欧洲。 加沙气田若开发,本可为巴勒斯坦提供稳定能源和财政来源,缓解电力短缺——加沙电力覆盖率常年不足10%。但以色列视之为威胁,担心资金流入哈马斯。2023年6月,以色列一度批准埃及天然气控股公司参与开发,埃及公司EGAS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连接加沙气田到埃及港口,再出口欧洲。 可仅四个月后,战争爆发,一切搁浅。冲突初期,以色列能源部向六家本土和国际公司颁发12份勘探许可,覆盖加沙海岸数百平方公里,重叠巴勒斯坦专属经济区。这许可来得太巧,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指出,它直接挑战奥斯陆框架下的主权。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造成1200多人死亡,250名人质被掳,以色列反击导致加沙逾4万人丧生,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 表面是民族矛盾升级,实则能源争夺火上浇油。以色列地面部队推进北部,摧毁发电厂和水泵站,烟柱遮天,电力中断加剧民生困境。联合国数据显示,三周内逾100万人被迫南移,北部空置区迅速转为勘探热点。能源公司船只锚定海面,钻井设备刺入海床,监测地下压力,初步确认额外气藏价值数十亿美元。 这场战争不只军事对抗,更是资源重塑。以色列借机巩固控制,海军护航开发作业,切断巴勒斯坦任何介入可能。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俄乌冲突后欧盟天然气进口转向东地中海,以色列出口占比升至15%,加沙气田若落入囊中,将垄断区域供应。 战争拖至2025年1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第一阶段交换20名人质和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红十字会监督过程,人质下车后医护检查伤口,囚犯挥臂庆祝。 援助车队涌入,每天600辆卡车运面粉、药品和帐篷,缓解南部营地饥饿。但边境关口仍时开时闭,10月15日拉法口岸因人质遗体争端一度关闭,数千加沙居民排队等物资。停火后,以色列工程队加速北部管道铺设,连接气田至海法港,天然气船队试航驶向希腊。巴勒斯坦官员虽获援助,却眼见资源外流,渔船限3海里作业,捕获寥寥。联合国呼吁加沙重建需数十亿美元,能源开发本是关键,却成以色列优先事项。 停火开启新格局,加沙位置直指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这项2023年G20峰会提出的项目,全长约7000公里,从印度孟买经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约旦,直达希腊港口,再延伸法国马赛。 包括铁路、电网、氢气管道和光纤电缆,总投资数百亿美元,年运1.5百万标准集装箱。加沙南部成关键节点,以色列军队筑哨所监视轨道焊接,沙特和阿联酋代表飞耶路撒冷签基建协议,交换文件点头确认。IMEC绕苏伊士运河,避开伊朗和土耳其,旨在重塑贸易网。美国推动此廊作为印太战略延伸,整合以色列技术优势和海湾枢纽地位,削弱中国在中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