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为吴石将军的牺牲而惋惜,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他牺牲后仅仅8天,台北马场町的同一片黄土上,倒下了另一个更重磅的人物——陈仪,陆军二级上将,浙江省主席。1950年6月的台北,天气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马场町那片荒地上,短短八天里响了两次枪声。 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从1949年春开始加速。长江防线长达1500多公里,部署70万兵力,配备2000余门火炮和数百架飞机。4月20日渡江战役中,百万大军分三路强渡,国民党守军防线迅速崩溃。南京失守后,高层撤退成潮,蒋介石12月10日飞抵台湾,标志政权中心南移。吴石作为国防部参谋次长,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大学,抗日时任第四战区参谋长,蒋介石对他信任有加。8月16日,他携妻小赴台,留下长子和长女在大陆。 抵达后,他利用职位收集驻军人数、武器库存和舟山群岛防御部署等情报,通过女联络员朱枫传递。这些情报帮助大陆研判敌情,在金门和舟山战役中发挥作用。朱枫1949年11月潜入台湾,多次接头,将资料装入布包,通过渔船渠道送出。吴石的行动持续数月,直至组织被破坏。 陈仪的转变同样源于时局逆转。他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界要职。1945年10月25日,他代表中国政府在台北接受日本投降,受降书交接时,全台湾视他为解救者。四年后,形势急转。1949年1月27日,作为浙江省主席,他在杭州住所写信给汤恩伯,劝其率部脱离国民党,转向和平结束战事。汤恩伯系他一手提拔部下,两人关系密切,陈仪甚至帮其操办婚事。信件由外甥丁名楠带至上海,丁乘火车南下,途中避开检查。汤恩伯阅信后,直接转呈蒋介石。蒋介石大怒,2月17日下令逮捕陈仪。陈仪被捕后,先软禁杭州住所,后押解台湾,罪名包括“二二八事件”责任和通敌。国民党内部清洗加剧,高官纷纷落马,陈仪的信件成为导火索。 吴石的情报工作高度隐秘。他代号“密使一号”,办公室堆满地图和报告,常将关键数据抄录成小纸条,卷入信封。朱枫作为联络,每次接头在茶馆后巷或街头小巷,低声交接后离去。1949年10月和11月,金门舟山失利后,中共华东局选派朱枫赴台,迅速获取情报。她背伪装布包,避开巡逻,传递驻军部署和武器清单。这些资料经由渔港送出,帮助大陆调整战略。吴石表面批阅文件,实际倾力另一事业。国民党退台后,台湾地下党组织面临严密监视,蔡孝乾等负责人被捕。1950年2月,聂曦和朱枫落网,聂曦供出线索,特务从笔记本发现标记,顺藤摸瓜查到吴石住所。3月1日,吴石在家中被捕,先吞安眠药未遂,后试图用手枪自尽被阻。 陈仪被捕过程同样迅猛。信件曝光后,蒋介石免其职务,士兵闯入住所将其反绑押走。2月底,他乘船运台,船舱中靠墙而坐。抵达基隆港,转至旭丘招待所软禁,后移台北监狱。4月,特别法庭开庭,顾祝同宣读判决,罪状包括叛变和“二二八”旧账。陈仪聆听时手指轻叩桌沿,不发一言。5月,判决死刑,他立遗嘱,列出家产和嘱托,转交家人。汤恩伯作证,站上证人席陈述信件内容,退下时步伐稳健。他的出卖源于对蒋的效忠,却也埋下自身隐患。陈仪审理中,国民党借机清算旧怨,汤恩伯的举动加剧了内部猜忌。整个过程,反映出国民党退台后的权力斗争,高官间信任崩塌。 1950年6月10日下午4点半,台北马场町刑场执行吴石等四人死刑。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并排站立,军官宣读判决后,枪手开火。吴石左眼因审讯受伤,双手反绑,身体中弹后倒地。朱枫33岁,聂曦年青,陈宝仓同组成员,四人牺牲标志“吴石情报组”覆灭。此案牵出台湾地下党数百人,国民党保密局突袭联络点,逮捕蔡孝乾后,他叛变供出网络。马场町从1949年起用于政治犯枪决,1950年密集期达高峰,至1954年移至安坑。吴石案轰动两岸,暴露国民党情报漏洞,也凸显地下工作者风险。他们的情报虽短暂,却在战役中助一臂之力。 八天后,6月18日清晨5时,陈仪被押赴同一刑场。执法官送酒菜,他拒绝,穿旧军装走向坡地。枪手对准后背,两发子弹击中,一发补枪结束其68岁生命。陈仪死前留下六个字,体现其坚持。蒋介石亲自下令,由顾祝同、蒋鼎文监刑。 陈仪案与吴石案相隔虽短,却同属白色恐怖高峰。国民党退台初期,清洗异己成常态,汤恩伯的证词加速判决。他的举动虽保自身一时,却失人心。陈仪的劝信,本意止戈,却被视为通敌,反映国民党末期内部分裂。两案并起,折射时代悲剧,将领在夹缝中求存。 马场町刑场见证国民党对地下党大镇压,累计1180多名同志牺牲。坡地黄土层层血迹,至1954年刑场移址。台北马场町后改造为公园,铺草坪步道,游人不知地下往事。吴石遗骨由族人吴荫领回,暂存台湾,1994年迁北京福田公墓,与妻王碧奎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