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了,10月15日,日本国会参众两院议院运营委员会理事会举行会议,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正式提出于10月21日召集临时国会,可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直接谈僵,未达成任何共识,这也就意味着原本计划选举新首相的临时国会彻底陷入困境,高市早苗出任首相之途马上变得不稳。 自民党和公明党从1999年开始结成执政联盟,这段合作关系一度被视为日本政坛的稳定支柱。公明党以其稳定的选民基础和温和政策,长期为自民党提供关键席位支持,确保后者在国会中保持多数优势。这种模式让自民党主导政策制定,而公明党则在社会福利和和平主义议题上发挥影响力。进入2020年代,联盟内部矛盾渐显。自民党深陷政治资金不当使用问题,多名派系成员涉嫌隐瞒收入,引发公众不满。公明党作为注重廉洁的政党,对此极为敏感。2023年底爆发的黑金丑闻,进一步放大分歧。安倍派等团体通过派系活动未申报数亿日元资金,检方介入调查,导致党内多名高层受处分。公明党多次敦促自民党加强资金监管,但回应总是拖沓。这次丑闻不仅侵蚀自民党支持率至30%以下,还让公明党内部地方议员感到压力山大。联盟的裂痕从政策分歧扩展到信任危机,自民党内部派系重组,麻生派勉强维系统一,其他团体则忙于自保。公明党看到机会,齐藤铁夫公开要求更多阁僚职位,以求话语权提升。自民党无力满足,这些积累不满终于在高市早苗上台后爆发。 高市早苗于10月4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党首位女总裁。这场选举本是她重振党势的机会,她以强硬安全政策和经济改革主张,获得党内保守派支持。胜选后,她迅速调整人事,任命麻生太郎为副总裁,同时将萩生田光一升为代理干事长。此举引发公明党强烈反弹。萩生田光一正深陷黑金丑闻,涉嫌隐瞒2728万日元资金,虽检方以证据不足不起诉本人,但秘书已被起诉。公明党视此为对廉洁原则的公然挑衅,认为自民党未从丑闻中吸取教训。高市早苗上台首日,就私下接触国民民主党,探讨合作方案,完全绕过公明党这个老盟友。公明党高层多次表达不满,齐藤铁夫在党内会议中强调,自民党对资金问题的态度敷衍。10月10日,齐藤铁夫与高市早苗举行党首会谈,经过一个半小时讨论,公明党正式宣布退出联合政权。齐藤铁夫指出,自民党拒绝限制企业和团体捐款的提议,且在丑闻真相调查上不够积极。这次会谈标志着26年联盟终结,高市早苗的强势作风虽巩固党内支持,却加速了外部孤立。她本想借新盟友填补席位空缺,但公明党的突然转向,让她的首相之路布满荆棘。 10月15日,日本国会参众两院运营委员会理事会召开,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出席并正式提议于10月21日召集临时国会,焦点是首相指名选举。会议上,自民党推动当天进行选举,以尽快确认高市早苗继任石破茂。但在野党拒绝配合,立宪民主党等团体要求更多时间审议资金改革法案。双方争论焦点在于选举日期和程序,自民党强调稳定政局,在野党则借机施压。会议持续数小时,无果而终,凸显执政方席位不足的弱势。自民党在众议院仅握196席,选举需过半数233票,缺口37票。公明党退出后,不仅不提供支持,还计划将票投给齐藤铁夫本人。这等于从侧翼阻击高市早苗的路径。林芳正试图调解,但政党间互信缺失,谈判陷入循环。媒体报道显示,这次僵局源于联盟破裂的连锁反应,自民党内部也开始质疑高市早苗的决策。临时国会日期可能后移至10月20日以后,甚至更晚,这让原本紧迫的选举进程雪上加霜。日本政坛进入真空期,经济政策和外交议程均受拖累。 在野党抓住机会,迅速展开联合行动。立宪民主党拥有148席,作为最大在野党,积极拉拢国民民主党、日本维新会,探讨大联合方案。10月15日后,三党高层频繁会晤,讨论投票策略和政策协调。国民民主党强调席位交换,日本维新会则推动行政改革。吉村洋文作为维新会党首,公开表示愿与自民党谈判,但优先考虑在野合作。这次动作旨在首相选举中拉高市早苗下台,自民党虽尝试接触维新会,但谈判进展缓慢。 高市早苗15日在国会内与吉村洋文会谈,同意16日启动政策磋商,试图构建新联盟。但在野党整体警惕,认为自民党丑闻未清,合作风险高。立宪民主党领袖野田佳彦多次表态,选举日期拖延有利于在野方积累筹码。公众对自民党失望加剧,最近地方投票参与率低至5385票,创历史纪录。这反映选民对整个政坛的不信任,在野党虽行动积极,但自身也面临形象问题。日本政局多党化趋势明显,单一联盟模式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