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举办了新闻记者会。在会上不仅大放厥词,抨击中国加强稀土管制的行为是在“与世界为敌”; 同时又表示敞开大门,希望月底中美之间能实现对话,并且愿意再次将关税延期以换取中国开放稀土。 美方这波又骂又求的操作看着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嘴硬心软”,硬的是霸权姿态,软的是现实刚需。 前几年,美国看中国发展得快,心里不舒坦,觉得自己的老大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乎就掀起了桌子,搞起了贸易战,给中国商品加了一堆又一堆的关税,想着能一棍子把中国打趴下。 不光是贸易,在科技上更是下死手,什么芯片禁令,什么实体清单,把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往死里整,就为了卡住中国的脖子。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美国本以为能稳操胜券,结果打着打着,发现自己也疼。 疼在哪儿呢?就疼在稀土上。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矿产,F-35战机单机得用417公斤,特斯拉电机离不开钕磁体,连AI芯片造晶圆都得靠稀土催化剂。 而美国80%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更要命的是他们自己的加工产业链早断了,就算在本土开矿,也得运到中国来精炼。 之前美国一直喊着“去风险”,想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搞稀土独立,可开个矿要花29年,人力和环保成本高得吓人,光靠政府补贴根本撑不起全产业链,所谓“十年自给自足”纯属画饼。 中国这次加强管制,不是禁运,而是提高环保和技术标准,本质是规范产业,但刚好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贝森特骂“与世界为敌”,这话是说给谁听的?主要是说给美国国内那些反华的强硬派和普通老百姓听的。意思是“看,我们还在为美国出头,我们很硬气”,这是在挣面子,维持自己霸主的形象。 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又说“敞开大门希望对话”,甚至愿意“延期关税”来换稀土。这才是她们的真实目的,是来求里子的。 所以,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是美国在实力相对下降后的无奈之举。他们想延续自己的霸权,但又不得不承认在许多领域已经离不开中国。 他们想用关税和制裁当大棒,结果发现中国手里也握着一张他们无法替代的王牌。这种又打又拉、又骂又求的姿态,恰恰暴露了他们战略上的混乱和心虚。 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外交策略,而是一个被现实教育后,不得不放下身段的开始。 世界早就不是那个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了,想一边卡别人脖子,一边还指望别人乖乖给你输血,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