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韩国外交部14日宣称,将与中国进行沟通,以降低中国针对造船商韩华海洋旗下美国相关

韩国外交部14日宣称,将与中国进行沟通,以降低中国针对造船商韩华海洋旗下美国相关子公司的反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韩国人这回真急了。他们的外交部赶紧表态,说要和中国沟通,想办法减少损失。总统室也出来安抚,说已经启动了韩中经贸沟通渠道。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25年10月14日东海岸时间正式落地301调查最终措施,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征收港口服务费,分阶段执行。这项调查源于2024年启动,焦点锁定中国船舶订单主导地位,旨在限制中方供应链优势。调查文件明确规定,中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须缴额外费用,首阶段覆盖维修和物流服务,预计影响数百亿美元贸易额。美方辩称是为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加剧全球航运成本,推动盟友企业选边站队。韩国作为造船强国,本该置身事外,却因子公司配合调查而卷入漩涡。这不只是费用问题,更是地缘博弈的延伸,美国借调查施压,试图重塑亚洲供应链版图。中国企业面临港口延误和合同纠纷,产业链下游供应商随之承压,整个事件暴露贸易壁垒的连锁效应。 韩华海洋株式会社作为韩国三大造船企业之一,其美国子公司从调查伊始就提供数据支持,包括市场份额报告和运营日志,总量达数千页。这些子公司分布纽约、费城和加州等地,涵盖船舶租赁、维修和工程协调,业务与中国市场深度交织。2025年上半年,韩华海洋对华出口占其总营收近30%,依赖中方订单维持生产线运转。子公司协助美方时,提交了涉及中国船厂的供应链细节,直接触及中方核心利益。商务部公告指出,此举违反国际法准则,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韩华高层本意稳固美方市场份额,却忽略了双边摩擦的溢出风险。事件曝光后,韩华股价盘中下跌5%,订单履约面临中断。这提醒韩国企业,在中美夹缝中操作,任何倾斜都可能招致反噬,贸易自由度正被大国博弈压缩。 中国商务部反应迅捷,2025年10月14日当天发布第6号令,由部长王文涛签署,宣布对韩华海洋五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反制。清单包括韩华航运有限责任公司、韩华费城造船厂公司等,禁止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开展交易、合作或资金往来,自即日起生效。措施依据《反外国制裁法》,经国家协调机制批准,直击问题根源。公告强调,美方301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合法权益,韩华子公司助纣为虐,必须付出代价。执行层面,海关总署同步更新黑名单,银行系统接入监控,企业合同审查加严。首日反馈显示,多笔潜在合作被阻挡,物流订单转向本土供应商。这项反制不限于韩华,警示所有涉美调查的外企,维护产业链稳定的决心不容动摇。中国造船业全球份额超50%,此次行动巩固了防御底线,避免被动局面扩大。 韩国外交部在商务部公告发布数小时后迅速回应,发言人表示将与中国展开沟通,旨在降低反制措施对企业的负面冲击。外交部强调,中韩经贸合作基础稳固,不愿因第三方因素生变。同期,总统室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已启动韩中经贸专线,推动高层协调,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韩国政府视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占韩出口总值的25%。此次事件让首尔当局警觉,企业在美投资需审慎评估风险。外交部还提及,正筹备APEC峰会,利用多边平台修复裂痕。回应虽温和,却透露出紧迫感,韩国不愿在中美间彻底选边,力求平衡外交空间。这反映出中小国家在贸易战中的尴尬,任何表态都需权衡经济代价。 韩华海洋事件对韩国企业界敲响警钟。造船业高度依赖全球订单,中国市场贡献韩华营收近三分之一,反制措施直接导致合同冻结和供应链断裂。五家子公司业务量锐减,预计短期损失上亿美元。韩国其他船企如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也开始自查美方合作记录,避免类似波及。行业协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多元化策略,包括转向东南亚市场。但转型成本高企,短期内难以弥补缺口。韩国经济本就面临出口放缓压力,2025年GDP增长预期下调至2%,此次摩擦加剧不确定性。企业高管需重新审视合规框架,确保不触及敏感红线。这件事接地气地说,就是提醒大家,生意场上多长个心眼,别被大国拉去当枪使。 中韩贸易关系历经20余年深化,中国连续多年位居韩国最大伙伴。双边框架涵盖自贸协定和投资协议,造船领域合作尤为紧密,如联合研发绿色船舶技术。但美方调查介入后,信任基础面临考验。韩国政府推动沟通渠道,不仅是为韩华解围,更是为整体经贸护航。商务部反制精准有力,避免了过度扩散,却有效传递信号:损害中方利益,必遭回击。这在国际法框架下合情合理,体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底气。长远看,此事或促成中韩更紧密协调,共同应对单边主义。韩国企业需适应新常态,强化风险管理,方能在动荡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