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嘲讽泽连斯基。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从2022年2月爆发,已进入第四年。俄罗斯军力全球第二,坦克超过1.2万辆,火炮达5万门,乌克兰装备仅为其零头,经济上也依赖外援维系。 入侵初期,俄军迅速推进,目标直指基辅,意图速战速决。泽连斯基拒绝撤离,选择留在首都,发布视频强调需要弹药而非逃生工具。 这番表态迅速传播,稳住民心,避免了早期崩溃。 尽管西方一度准备提供庇护,他坚持与军队共进退,推动防御调整,利用城市地形和国际援助拖延俄军步伐。俄罗斯虽控制约20%乌克兰领土,但未能实现全面占领顿巴斯的目标。 这种不对等对抗,本该是短暂的溃败,却演变为消耗战,暴露了俄方后勤和战术的短板。泽连斯基的领导,从一介演员到战时统帅,靠的就是这种务实应对,逐步扭转劣势。 2023年夏季,乌克兰发起反攻,聚焦扎波罗热地区。部队使用西方援助的豹式坦克和布雷德利装甲车,撕开俄军防御线,虽损失部分装备,但成功中断对方推进。 俄军阵地遭受重创,士兵伤亡上升,补给线拉长导致成本激增。泽连斯基协调空中支援和情报共享,确保行动精准。反攻虽未收复大片土地,却迫使俄罗斯分散兵力,缓解了其他战线压力。 这一阶段,乌克兰展示出适应性,结合本土无人机和进口导弹,弥补装备差距。俄罗斯的夏季攻势本期待速胜,结果陷入泥潭,坦克消耗严重,火炮库存告急。 泽连斯基的决策,不仅停留在军事层面,还延伸到动员国内资源,推动工业转型生产本土武器。这份韧劲,让乌克兰从被动挨打转为主动出击,奠定持久抵抗基础。 外交成为泽连斯基的另一张王牌。2023年底,援助一度放缓,他亲自出访欧洲多国,列出具体需求清单,推动欧盟和北约加速交付。 结果,荷兰提供5.78亿美元,德国和加拿大各5亿美元,美国追加海马斯火箭和爱国者系统。 到2025年,美国累计军事援助达66.9亿美元,欧盟承诺20亿美元用于能源和防御。 这些资金转化为前线火力,卡住俄罗斯的空中优势。泽连斯基明白,手里牌少,就要打得精准,一边稳固盟友网络,一边应对国内动员挑战。俄罗斯则深陷西方制裁,能源出口受阻,军费负担沉重。 他的外交手腕,将一场局部冲突拉升为全球议题,迫使对手在多线作战,消耗更快。 进入2025年,战局转为东部拉锯。8至9月,俄罗斯推进226平方英里,但乌克兰迅速反击,收复160平方公里。 双方交换1000具遗体,伤亡数字触目惊心。 俄罗斯夏季进攻崩溃,5至8月损失21万士兵,总计30万以上。 泽连斯基推动本土导弹和无人机生产,打击俄方后勤,乌克兰库尔斯克行动进一步牵制敌军。 10月,他计划访美,与特朗普讨论汤姆霍克导弹和防空系统,强化打击能力。 俄罗斯虽有渐进获益,但每平方公里付出100至150士兵代价,远超预期。 这场战争,本该是俄罗斯的速胜,却因乌克兰的顽强,变成高成本泥沼,泽连斯基的战略调整,确保了国家存续。 泽连斯基的支持率虽波动,从2022年高峰90%降至2025年8月的58%,但仍高于一般领导层46%。 公众认可他的外交成果和战时动员,尽管疲劳感上升。 他走访医院和前线,检查补给,推动议会通过新法令,维持国内凝聚。 国际上,25国对他的看法分化,但中位数45%持正面评价。 面对特朗普和普京的质疑,他通过数据回应,强调援助的必要性。俄罗斯军力虽强,但暴露指挥僵化和后勤问题,泽连斯基的领导,提供危机管理范例:清晰沟通、道德坚持。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系统性韧性,让乌克兰在绝境中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