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5年,他设宴请客,席间突然翻脸,把大唐九个亲王全杀了,转头又把宰相裴枢等三十多名大臣捆成串,全踹下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干完这事,他扭头就篡了唐朝的江山。 “你说,那些宰相和其他大人的朝服泡了黄河水,会不会让河水变得更浑些?”黄河白马渡口,一名朱温亲兵望着河中漂浮的三十多具尸体,轻声问向身旁的同伴,但却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只有黄河水依旧浑黄,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 就在白马驿惨剧发生前数月,在洛阳九曲池中,朱温设宴招待九位大唐亲王,德王李裕、棣王李祤等,他们是唐昭宗幸存的儿子,也是李唐皇族最后的希望。宴席上,亲王们强作欢颜,举杯的手却在微微颤抖。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出身黄巢叛军、如今却掌控朝廷的军阀朱温,随时可能撕破脸皮。 但他们没想到死亡来得如此突然。酒过三巡,朱温轻轻放下酒杯,仅一个眼神,亲兵便悄无声息地合拢了宴会厅的大门。接着,亲王们被逐一拖出座位,不是刀砍,而是用丝绸腰带勒死,尸体随后则被随意抛入九曲池中。 “王爷们太重,沉得快。”事后,一个侍卫在营房里低声说,“比石头还沉。” 后来白马驿的屠杀,远比九曲池更加残忍。三十多名被贬谪的朝臣在押送途中,被诱骗至白马驿。他们中有宰相裴枢、崔远,还有各部尚书、侍郎,几乎囊括了整个大唐朝廷的中枢。这些人多数出身世家,进士及第,并自诩为“清流”,也就是清廉高洁的士大夫。 而朱温的谋士李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第书生,却对这些“清流”恨之入骨。每次入京拜见宰相,他都感到对方眼中若有似无的轻蔑。如今,他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时刻,他对朱温说:“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 这句话成了死亡判决书。黄河岸边,大臣们穿着象征身份的紫色、红色官服,被反绑双手,串成长列。 裴枢的白发被风吹乱,他试图保持宰相的尊严,挺直腰杆,却控制不住身体的颤抖。而第一个被踢下河的就是他,但这个老人落水时却没有惊呼,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洛阳方向。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有人痛哭求饶,有人破口大骂,有人默诵经文。士兵们像处理垃圾一样,将这些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逐个踹进浑浊的急流。 这场屠杀的根源,其实还要从几年前的长安说起。901年,宦官韩全诲劫持唐昭宗至凤翔,朱温率兵围城一年有余。903年,凤翔守将李茂贞被迫交出皇帝。当朱温进入凤翔接驾时,他看到的是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天子。 “陛下受苦了。”朱温跪在唐昭宗面前,语气恭敬,但那一刻,他就明白大唐气数已尽。毕竟,一个连皇帝都吃不饱饭的王朝,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于是,朱温将昭宗接回长安,旋即又强迫迁都洛阳,彻底斩断朝廷与长安旧势力的联系。迁都途中,百姓哭号震天,官员仓皇失措。一位老宫女偷偷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长安城阙,轻声对同伴说:“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最终,白马驿的黄河水带走了大唐最后的气运。而清洗完皇族与朝臣,朱温的篡位之路再无阻碍。907年,他逼迫唐哀帝禅让,在开封即位,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他成功了,但代价却是整个中原政治秩序的崩溃。那些被投入黄河的“清流”们,不仅带走了他们的学识与才干,更带走了维系社会运转的士大夫精神。从此,中国进入了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五代十国,开启了半个多世纪的乱世。 信源:《旧唐书》、《资治通鉴》 文│一阳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