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当初战争刚爆发时,不少人以为这只是短期的冲突,可没想到时间一晃就过去三年,局势却更加艰难。 俄罗斯的步伐稳步向前,一点点蚕食乌克兰的领土,占下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成了他们的后勤保障,而乌克兰的防线被迫一次次向后收缩。 失去这些地方不仅是地图上的变化,更意味着补给和资源的断裂,剩下的阵地也更难守。 战争带走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乌克兰原本有四千多万人,如今已有上千万离开家园,其中不少人去了欧洲,成了他国的难民,另一些则在国内辗转流离。 街道、市场和学校明显冷清,很多村镇只留下老人支撑着生活,靠一点援助和邻里帮扶过日子,却依旧在为过冬和找吃的犯愁,年轻人走得太多,劳动力的空缺不断扩大,社会的运转也慢慢变形。 经济的打击同样沉重,战争前乌克兰的债务还不算沉重,如今却翻到了难以承受的水平,每年光利息就能压得政府透不过气,经济规模也缩水了近三分之一。 工厂停工,农田被地雷封锁,想耕种都成了危险事,挣钱的途径越来越少,重建需要的资金和时间都是庞大的数字,而国内已经很难自给自足。 外部的援助看似是救命绳,却带着各种条件,美国送来武器和资金,同时在能源和交通等关键领域伸手,矿产出口也得按他们的规则走。 欧盟喊着支持,出钱买武器,却对深层介入犹豫不决,对乌克兰来说,这些帮助并不是无偿的,反而像附着在经济上的绳索,让决策空间被压缩。 在这种内外拉扯中,泽连斯基本想借合作反攻的计划,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盟友不会无条件付出,俄罗斯也不会轻易退让。 土地在战场上寸寸消失,人口持续流失,经济债务堆成山,重建的每一步都像是攀爬陡坡。 更糟的是,那些逃到国外的人很多已经在那边扎了根,孩子上学、工作稳定,不愿再回来,这让乌克兰的恢复速度更慢。 如今城市里废楼遍布,道路破损,医院和学校亟需恢复运转,然而人手和资金都严重不足。 国际援助带来的同时是严格的监督和使用限制,部分产业甚至要按外界的价格和市场来运作,这让民众的自主感越来越弱,对未来的信心也在一点点消磨。 这样耗下去,对谁都不是好事,乌克兰失去土地、人口和经济,俄罗斯同样在消耗资源和人力。 持续的消耗,不仅会让双方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也会让欧洲的稳定摇摇欲坠。 或许坐到谈判桌前寻找让步才是唯一的出口,但在现实里,这一步并不容易,战争的阴影笼罩太久,恢复和平的路,既长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