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稀土管制之后,台积电、三星要想给美国代工芯片,必须拿到中国的出口许可证。因为如果中国不提供稀土,它们将无法生产。 众所周知,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机构,目前均无法实现对外界的自由出货。在这样的局面之下,美国又针对半导体设备、先进AI芯片实施贸易管制,严重影响了国内科技产业的发展。 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中国刚升级的稀土管制措施里 —— 没有中国供应的稀土及相关产品,哪怕是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也得按下暂停键,就算是给美国代工,也得先申请中国的出口许可证。 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的一则公告彻底搅动了全球供应链。公告里明确将钬、铒、铥等 5 种稀土元素新增至管制名单,加上之前受限的 7 种,如今 12 种关键稀土元素的出口都需要逐案审批,更关键的是新增了 “技术关联审查” 条款。 哪怕交易双方都是外国企业,只要产品生产过程中用了中国的稀土材料或相关设备,都得拿到中方的出口许可。这一下就把台积电、三星精准 “圈入” 管制范围,它们给美国代工的 14 纳米以下逻辑芯片、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恰恰离不开这些被限制的稀土。 可能有人会疑惑,芯片这么精密的东西,和稀土有什么直接关系?业内早就有个形象的说法,稀土是高科技产品的 “隐形味精”,用量不多但缺一不可。就拿芯片制造最关键的抛光环节来说,必须用到含铈的稀土抛光粉,才能把硅片打磨到纳米级精度,这种材料的纯度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良率。 而在芯片的金属线路和电极制造中,含镨、钕的稀土合金能大幅提升导电性和稳定性,乔治城大学的研究就指出,半导体价值链里,稀土化学品对芯片制造商的影响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 台积电和三星对此的依赖早就不是秘密。台积电高雄工厂的供应链数据显示,其用于 7 纳米芯片生产的稀土抛光材料,92% 来自中国江西的企业;三星平泽工厂更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萃取剂,这种能精准分离稀土元素的关键材料,全球九成以上的产能都在中国。 之前这两家企业还试图通过 “曲线采购” 规避限制,比如从日本、韩国的中间商手里买稀土产品,但新规实施后,只要源头是中国稀土,最终使用方仍需申请许可,这条路直接被堵死了。 美国其实早察觉到了风险,一直在找替代方案。2025 年 9 月,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刚和巴基斯坦签署了 5 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想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开采稀土来供应本土芯片产业。 可 10 月 2 日运出的第一批货物就露了馅,这批包括稀土元素的矿产品只是初步浓缩的粗加工品,纯度根本达不到芯片生产要求,而且巴基斯坦的萃取设备和原料高度依赖中国供应,按照新规,这些产品出口同样需要中国许可。 更尴尬的是,美国本土的稀土加工能力早就萎缩,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是空白,想把粗矿加工成可用材料,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高了三倍还多。 这种替代方案的短板,让台积电和三星的处境更被动。阿斯麦公司已经开始为出货延迟做准备,要知道阿斯麦的光刻机里就有稀土永磁体,而台积电、三星生产先进芯片根本离不开阿斯麦的设备。 有行业消息称,台积电已经向美国客户发出预警,要是拿不到中国的稀土出口许可,给美国代工的 3 纳米芯片订单可能要延迟交付;三星也在紧急评估库存,其存储芯片生产线的稀土材料储备最多只够维持两个月。 中国的管制力度还在持续升级,这次新规不仅管材料,还延伸到了技术输出,从开采设备到分离工艺都纳入监管范围。 这背后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全球超过七成分离专利握在中国企业手里,从矿山挖掘到磁体制造形成了完整闭环,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可不是短期能复制的。 美国之前和澳大利亚、越南的稀土合作都没成气候,这次巴基斯坦的项目又暴露了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的问题,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中国稀土留下的缺口。 现在全球芯片市场都在盯着这场 “稀土博弈”。台积电、三星一边和美国政府沟通,一边加紧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毕竟芯片代工的时效性极强,错过交付期可能就要丢失订单。 而美国的芯片企业也开始焦虑,要是代工端因为稀土问题掉链子,美国想重建本土芯片产业链的计划恐怕要打折扣。这场看似针对稀土的管制,实际上精准点中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 “命门”,也让大家看清了谁在真正主导关键产业链的规则。 信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