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制下架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包括华为、中兴、海康威视。 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强制各大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被点名的品牌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技术等,涉及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 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确认,美国各大在线零售商已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这项被称为“清洁购物车行动”的举措,针对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兴通讯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技企业。 FCC 在公告里强调,这些产品可能存在 “数据泄露风险”,甚至会 “干扰美国通信网络”,代理主席杰西卡・罗森沃尔塞尔还特意提到,要 “关闭不可信设备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 但稍微梳理就会发现,这已经不是美方第一次拿 “国家安全” 说事,上个月 FCC 刚撤销了 7 家中国检测实验室的认证资质,从源头限制中国电子产品入美,这次直接下架在售商品,力度明显又升级了。 被点名的中企很快做出了回应。华为发言人在邮件中明确表示,FCC 的措施 “被误导且具有惩罚性”,基于 “预测性判断” 的禁令缺乏法律依据,根本无助于保护网络安全。 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也先后发声,前者称对其的威胁认定毫无根据并 “强烈反对”,后者则强调自己 “从未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威胁”。这些回应点出了关键问题:美方始终没能拿出具体证据,来证明这些民用电子产品存在所谓的 “风险”。 对美国市场来说,这次下架带来的影响其实很直接。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安防摄像头,早就在美国学校、地方政府设施里广泛使用,有数据显示,仅海康威视就有数十万摄像头在美国联网运行。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之前的研究还提到,美国不少军事基地和警局都装了这些设备,连政府官员都很难摸清具体数量。突然要求下架替换,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 之前美国国会给 “拆除和替换” 项目拨款 19 亿美元,可申请资金的总额高达 56 亿美元,几乎是拨款的三倍。堪萨斯州一家为 17 个县服务的通信公司负责人就透露,要是拿不到足够补贴,不仅没法替换设备,还得削减服务甚至关门。 更麻烦的是,中兴等企业已经停止对美国客户的设备支持,老设备一旦损坏,根本没人维修,要是遇上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大片区域的通信中断。 普通美国消费者的感受也很明显。在亚马逊上,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刚买的华为智能手表被下架,想退换货都找不到渠道,还有人吐槽安防摄像头断货后,替换的美国本土品牌价格涨了近一倍。 要知道,中国产消费电子在性价比上一直有优势,像海康威视的摄像头,不仅功能全,价格还比同类美国产品低 30% 左右,突然下架后,不少家庭和小企业都得为更高的成本买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下架措施并没有得到美国国内所有人的支持。美国零售联合会就私下表示,频繁的禁令让电商平台和零售商无所适从,刚理清合规要求又要调整,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一些科技行业分析师也指出,民用消费电子的供应链高度全球化,中国企业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多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所谓的 “安全风险” 更像是借口,实际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的市场份额。 FCC 提到,10 月 28 日还会进行一次投票,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通信器材的管制。但从过往经验看,2022 年美方就曾试图强制拆除华为、中兴的网络设备,最后因为资金不足、影响民生等问题不了了之。 这次数百万件电子产品的下架,会不会重蹈覆辙,恐怕还要看美国市场能否承受住供应链调整的代价,以及中企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替代布局进展。毕竟在消费电子领域,用户体验和性价比才是硬道理,单纯靠行政命令很难长期阻挡市场选择。 FCC计划于10月28日举行的投票,可能进一步禁止任何含有“受限清单”企业零部件的设备获得授权,从设备端延伸到认证端,美国正试图全面切断中国电信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径,这些举措预示着中国科技产品在美国市场面临的环境将越来越严峻。 信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