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面向日本媒体表示,中国强盛时要忍耐,中国衰落时,再给予中国致命一击。 最近,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接受日本国内媒体专访时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少关注。他在谈话中提到,面对中国的发展,日本在 “中国强盛时要忍耐”,而等到 “中国衰落时,再给予中国致命一击”。 这番直白的表述,打破了以往外交场合中相对委婉的措辞,也让外界对日本看待中日关系的真实态度多了一层思考。 从采访内容来看,垂秀夫在说这番话时,还提到了日本近年来在安保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比如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增加防卫预算等。他认为,这些举措都是为了 “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周边安全环境变化”,而 “忍耐” 是现阶段日本在实力对比下的选择。 不过,他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这种 “忍耐” 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带有明显的策略性,等待所谓 “合适时机” 再采取更强硬的行动。 这番言论传出后,首先在中日外交圈引发讨论。要知道,作为驻华大使,其公开表态往往代表着日本政府的某种立场倾向。此前,日本在涉华问题上虽多次有过强硬言论,但像这样直接提及 “中国衰落时给予致命一击” 的表述,还是比较少见的。 有熟悉中日关系的学者指出,这可能与日本近期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有关 —— 随着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日本也在试图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推动安保政策转型,来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而对中国的态度也逐渐从以往的 “经济合作优先” 转向 “安全警惕性提升”。 再看日本国内的反应,不同群体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日本工商界不少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毕竟中日之间有着庞大的贸易往来,2024 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虽然受全球经济影响有所波动,但仍保持在 3000 亿美元以上,日本的汽车、电子、精密制造等行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很高。 如果因为外交言论导致中日关系紧张,进而影响经贸合作,受损的最终还是日本企业的利益。有日本汽车制造商负责人就公开表示,希望两国政府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经贸领域受到不必要的冲击。 而在日本政界,部分保守派议员却对垂秀夫的言论表示支持,认为这 “说出了日本对中国发展的真实担忧”。他们还借此呼吁进一步增加防卫预算,加快引进美国先进武器装备,甚至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拥有 “先发制人” 的打击能力。 不过,这种观点也遭到了日本国内和平团体的反对,不少民众通过请愿、集会等方式,抗议政府不断强化军事力量的做法,认为这会让日本重新走上 “军国主义” 的老路,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曾在近代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如今垂秀夫的这番言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历史上的扩张主义思维,也让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外交意图多了一份警惕。 事实上,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也时常引发争议,比如部分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侵略历史等,这些行为都让周边国家对日本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国际社会层面,不少媒体和智库也对垂秀夫的言论进行了分析。有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日本作为地区重要国家,更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地区和平与合作,而不是发表带有对抗性的言论。 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日两国的良性互动,任何试图激化矛盾、制造对立的做法,都不符合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目前,中国外交部尚未就垂秀夫的这番言论作出正式回应,但从以往的外交表态来看,中国一直主张中日关系应基于历史事实,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毕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才能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能把日本治服,中国也一样可以,倘若日本不想给自己惹上大麻烦,就必须正视历史,像尊重美国那样尊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