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对孩子而言,妈妈的话如同圣旨,爸爸的话却好似废纸! 我家儿子每天都念叨着“妈妈你过来,妈妈吃什么,妈妈今天要不要洗澡?”要是妈妈没回应他,他就会不停喊“妈妈,妈妈,妈妈……”我实在听不下去,回了句今天要洗,结果他不耐烦地回我:“我问妈妈又没问你!”直到他妈妈说要洗,他才肯去洗。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学习如何表达自身需求与情绪,同时也在试探父母的反应。孩子把妈妈的话奉为“圣旨”,或许是觉得妈妈的话更具权威,或者更容易被接受。而爸爸的话被忽视,可能是孩子还没完全理解爸爸话语的重要性,又或者觉得爸爸的指令没那么“紧急”。 以下是一些建议,或许能帮助改善这种状况: 建立明确的沟通规则 和孩子一同制定一些基本的沟通规则,比如:妈妈或爸爸说话时,要专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这能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话有一定权威,需要尊重。 引导孩子表达自身需求 鼓励孩子用礼貌的方式表达需求,比如:“妈妈,我想吃这个。”而非不停地呼喊。可以教他使用“请”字,让沟通更顺畅。 设定合理的等待时间 当孩子不停喊“妈妈”时,可以温和地告诉他:“妈妈正忙着呢,你等一会儿,我会回应你的。”让孩子学会等待,而非一直打断。 增强父母的共同合作 爸爸可在适当的时候多参与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爸爸同样是可以信赖和听从的对象。比如,爸爸也能给孩子下达一些简单指令,或陪孩子做游戏。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孩子学习规则需要时间,父母的反应要保持一致,别因疲惫就放松原则。这样孩子会逐渐明白“喊也没用,要等被招呼才行”。 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当孩子能够耐心等待,或者用礼貌的方式表达需求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各异,耐心和理解至关重要。通过温和且坚定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学会更有效的沟通方式,也会更加尊重父母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妈妈的话是“圣旨”,爸爸的话是“废纸”?这一幕戳中多少家庭不知从何时起,“
2025-10-14
历史人物民间故事
“妈妈,你把奶奶送回老家去吧,她身上都臭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一句话让妈妈震惊了
2025-10-15
追风的小少女
太黑了!暑假期间,爸爸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在店里帮忙。但是呢?孩子不愿
2025-10-15
小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