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12日,在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闭幕式上,《二十一世纪经济特区海南宣言》(下称《海南宣言》)获得通过并正式发布。《海南宣言》指出,自由区作为吸引面向未来的产业、加速经济多元化的平台,已成为政策创新、国际贸易一体化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试验场。各方应善用自由区平台,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促进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分享最佳实践,应对共同挑战。
《海南宣言》提出,各界自由区组织成员应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采纳循环经济原则、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及强化气候韧性措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同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地化内容发展与社区参与计划,为当地社区创造持久共享价值。
在技术创新与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海南宣言》倡议,各自由区应持续从多个领域探索创新:探索氢能经济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动汽车生产与先进电池制造;人工智能与数字贸易所需的数据基础设施;医疗服务、旅游、粮食与能源安全领域的跨境倡议。
《海南宣言》还呼吁培育包容与融合的生态系统,提出超越“飞地”模式,建设深度融入国家及区域经济的包容性生态系统,为中小企业开辟进入全球价值链、实现规模化运营与全球市场覆盖的路径,同时通过与自由区内企业、学术机构与本地产业的合作,促进知识转移与溢出效应。
为实现相关愿景,世界自由区组织呼吁特区管理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及社会团体拥抱数字化,加速采用数字工具与无纸化贸易系统,提升效率、透明度与竞争力;同时制定并实施新的关键绩效指标,并通过全球经济特区联盟等平台加强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应对共同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海南宣言》相关目标的达成,大会还宣布启动了世界自由区组织与中国经济特区战略联盟中心。此合作框架旨在借鉴中国无可比拟的经验,促进全球知识交流,该中心将系统梳理并分享中国经济特区模式的深刻经验,就经济特区融入全球贸易协定开展联合研究,制定政策框架与实用工具,提升特区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环境中的竞争力,向更多自由区分享来自中国的先进经验与成果总结。
记者沈丽焕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