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湘没在养女儿,她在养一个品牌。 王诗龄16岁,已经主持过跨国航天项目路演,卖过

李湘没在养女儿,她在养一个品牌。 王诗龄16岁,已经主持过跨国航天项目路演,卖过3000份自己小时候的表扬信数字藏品,480万,90秒抢光。 不是炒作,是真有人掏钱买。 她不是被宠坏的富家女,是被系统性地推到台前的“情绪产品经理”。 李湘不靠砸钱买名校,而是让她进英国五大女校,选艺术史+商业双A-Level,目标不是牛津剑桥,是伦敦艺术大学和伦敦政经的联合课程——艺术能变现,商科能管钱。 她同学来自14个国家,不是朋友圈晒出来的,是真和中国航天、英国皇家工程院签了项目,明年寒假去文昌设计微卫星。 王诗龄的名字,出现在官方合作名单里,不是“爸爸是明星”,是“青年发起人”。 最狠的是那家新公司:北京湘爱文化科技。 注册商标“诗龄星语”,卖文具,卖童装,每卖出一件,就给乡村女孩寄一张“夸夸卡”。 李湘把过去十年对女儿的每一句“你真棒”,变成了可复制的公益产品。 她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教中国家长:爱,也可以有商业模式。 你家孩子考了满分,你发朋友圈夸一句;她把32张表扬信做成NFT,卖了480万。 你希望孩子优秀,她让孩子的优秀变成资源、变成资本、变成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这不是特权,是路径。 普通人学不会砸钱送出国,但可以学她怎么把“看见”变成“记录”,把“鼓励”变成“资产”。 孩子画的一幅画,别只发朋友圈,能不能做成小周边? 一次演讲,别只夸“真厉害”,能不能帮她申请个青少年项目? 一次进步,别只说“真棒”,能不能让它被看见、被验证、被放大? 李湘的终极操作,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而是让她在16岁,就懂得:你的价值,可以被设计、被表达、被交易。 这不是造星,是造系统。 你家孩子不需要成为王诗龄,但你,或许该重新想想:你夸她的时候,到底是在鼓励她,还是在给她攒一份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