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军防空在一夜之间成功拦截9枚“海马斯”火箭弹和72架无人机。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乌克兰方面却透露俄军本周使用了3100多架无人机和90多枚导弹,双方数字相差悬殊,难以分辨孰是孰非。 其实早在去年,乌克兰使用“海马斯”火箭弹对俄军阵地进行打击时,可谓是畅通无阻,轻松突破俄军防线,如今全数拦截,则说明俄军防空这块硬生生拔高了一个档次。 俄军目前使用的多是便宜廉价的小型无人机,对其发射后需要及时撤离进行侦察和打击,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小型无人机被击落后损失不大,但如果使用昂贵的大型无人机就不一样了。 不过俄军近期使用了3100多架无人机,对其数量庞大的高级无人机被乌克兰打掉,则不得而知了。 顿涅茨克地区农田里满地都是无人机的残骸,有当地农民感叹道:“今年的收成买不起这些无人机。”尽管俄乌战争仍在进行,但莫斯科街头却依然堵车,基辅地铁站人潮涌动,似乎战争离他们很远。 专家分析称俄军目前使用大量便宜的廉价无人机进行侦察和诱饵,以便后续昂贵的精确制导大规模跟进。 而乌克兰则在俄军空袭时迅速转移医院中的CT等贵重设备,创造了“三分钟转移法”的战术。 在前线,士兵们使用手机点外卖,收到来自基辅或波兰的送餐。士兵们也使用手机绑在小型无人机上进行侦察。甚至还有士兵用手机查看战线变化。 可见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与发展。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双方都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并且更新换代极快。 俄乌无人机大战让国际市场看清了门道:中国主导的廉价无人机供应链成了双方刚需,零件占比超八成 。 俄军靠低成本无人机耗对手防空弹,乌军拼组装量补战力缺口,都在抢中国产的电机、电池 。 西方想替代却价高量少,这波“无人机消耗战”,实则是对中国产业链优势的另类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