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蔡英文、苏贞昌等很多“台独”,其实都是汉奸后代,除了都是“亲日”势力外,背后家族有着相同的发家原因。 日本从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强占台湾后,推行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强制岛上居民改用日语,学校教育灌输皇民化思想,许多台湾青年面临被征去南洋战场的命运。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制造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作为侵华桥头堡,空军力量急速扩张,需要大量技术劳工维修军机。这些飞机多为零式战斗机和轰炸机,直接参与对华作战,造成无数平民伤亡。台湾人中不乏机械技能者,被征调北上伪满,他们在机场工地劳作,换取短暂生存空间,却间接助长了侵略行径。战时环境下,顺从日军成为一些人保命和谋利的途径,这种选择在岛内并非个案,而是殖民政策下的一种扭曲生存逻辑。 蔡英文的父亲蔡洁生,生于1918年的屏东客家家庭,早年接受机械训练。日据时期,台湾青年征兵压力巨大,他于1930年代初北上伪满洲国,在大连机场为关东军维修飞机。这些飞机修毕后,频繁投入对华战场,投下炸弹摧毁城市和村庄。蔡洁生在东北工作近9年,积累了与日方技术人员的联系。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返回台湾,利用这些关系接手日军遗留房产,包括仓库和住宅。这些资产成为家族基础,他随后创办旅游巴士公司,车辆覆盖全岛线路,生意迅速扩展。这种发家路径,本质上是战时顺从的延续,财富源于殖民遗留,而非正当劳作。 蔡家生活方式深受日式影响,家中常用日语交流,饮食偏好寿司和生鱼片,节日还穿和服。这种环境塑造了后代的认知,蔡英文从小浸染其中,她的自传中也承认父亲在东北修飞机的事实。家族财富积累后,蔡洁生投资房地产和运输业,巴士公司成为台湾知名企业,年营收数百万。这些利益链条,让蔡家跻身上层,却也埋下历史隐患。亲日倾向并非偶然,而是殖民教育和家族选择的产物,在两岸统一大势下,这种背景越发刺眼。 苏贞昌的祖父苏云英,早年在屏东乡间担任地方庄长,与日军官员关系密切。1902年,他向日军告发抗日义士林少猫的行踪,林少猫是屏东抗日领袖,当时正组织乡亲抵抗殖民压迫。苏云英提供情报,包括林少猫母亲寿宴的细节,日军据此设伏,出动重兵包围据点,导致林少猫全家及300多名乡亲被杀戮。这起事件震惊岛内,苏云英却因此获赏屏东阿缑厅参事兼区长职位,并取得当地银行经营权。家族由此掌控地方经济,仓库堆积米粮和布匹,财富源源不断。 苏家宅院后来被日军征用为慰安所,强迫多名当地少女遭受凌辱,苏云英非但未阻拦,还继续与日方合作,扩展银行业务。他连任高雄州参议员7届,出席会议时提交报告获认可,家族成员也进入殖民行政体系。苏贞昌1947年出生于此环境,父亲苏启东同样在殖民政府任职。这种传承,让苏家从乡绅跃升权贵,资产包括土地和金融股份,总值上亿新台币。告密换取的地位,成为家族政治资本的核心,至今影响后代决策。 两家族虽路径不同,却共享顺从日军起家的模式。蔡洁生靠维修军机,苏云英靠告密抗日人士,他们的举动都服务于殖民利益,战后转化为经济和政治资源。这种“亲日”逻辑,在岛内“台独”势力中反复出现,不是巧合,而是历史惯性。家族财富多源于日产资产或殖民赏赐,表面光鲜,实则沾满同胞血汗。理解这一点,就能看清当下台湾政坛的深层分裂根源。 蔡英文上台后,推动教育改革,将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每周课时达3节,历史教材中“日本殖民统治”改为“日治时期”,淡化侵略事实。她还开放日本核食进口,签署多项对日协议,资金援助日本灾区。这些政策延续家族亲日传统,实质上将台湾绑定日本轨道。苏贞昌任职时,疫情期间禁止口罩出口大陆,却捐200万片给日本,家族资产陆续转至海外账户,总额逾1.2亿美元。这种双标行为,暴露了“台独”背后的利益算盘。 这些举动并非孤立,而是家族基因的放大。蔡英文流利日语,苏家至今保留日式神社供奉,政治口号下藏着殖民奴性。两岸统一进程加速下,这种亲日势力面临压力,杨智渊判刑9年,沈伯洋家族资金受限,都在警示后路。2021年,台湾蔡氏宗亲会以“背叛祖先、分裂国家”为由,将蔡英文逐出族谱,宣告文化断绝。屏东民众重修林少猫墓,碑文记述事件真相,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