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海上风电大部件运输要素,进一步激活“蓝色引擎”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锴跃摄影报道:10月10日,揭阳市海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揭阳市惠来临港产业园召开。现场举行了国家电投前詹通用码头开放活动,宣布该码头口岸正式开放。该码头是揭阳市首个对外开放的通用码头,在规划设计阶段,即系统性融入海上风电大部件运输要素,着力搭建海上风电装备高效转运专属通道,成为粤东首个“风电母港”。
国家电投前詹通用码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距国际航线约22海里、国内航线约10海里、广州港约220海里。港区陆域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进港航道水深15.4米,长3590米。配套建设7万吨级和3000吨级通用泊位各1个,工作船泊位1个,并建有防波堤、护岸、港区后方堆场及仓库等设施,拥有40米宽临港大道直通码头,年设计吞吐量324.6万吨。项目于2019年备案,2024年12月31日完成竣工验收,2025年2月28日正式投运,9月19日获得省口岸办项目对外开放批复,于10月10日正式开放口岸。
该码头以海工装备装卸、海上设备运维为核心业务,聚焦海洋工程产业链,兼顾散货、杂货装卸与仓储,高效保障大宗商品物流,力争成为区域衔接海洋产业与陆地经济的重要枢纽。码头的建成投运,将带动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物流贸易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完善揭阳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整体提升区域港口群综合竞争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海洋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海洋经济产业项目共计15个,总投资达189亿元,涉及海上风电、港口建设、海工装备、深海养殖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激活“蓝色引擎”,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我们非常看好揭阳的未来,也渴望能更深入地参与到揭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亨通集团总裁崔巍表示,揭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亨通战略方向和产业优势高度契合,亨通愿积极探索与揭阳的深度合作,共建海洋产业创新平台,助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海洋经济新领域,共同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近年来,揭阳海洋经济规模加速增长,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为452亿元,同比增长19.4%。惠来县是揭阳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惠来临港产业园已落户企业40家、总投资达1800亿元,海上风电、氢能储能、海洋牧场、海工装备等海洋经济产业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