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一篇桂林人游平凉的小作文,勾起了我对桂林的回忆,赶巧今年我不仅去了桂林,还去了平凉。平凉自不必说,崆峒山柳湖公园都去了好多次,但桂林还是第1次去,由于带着小孙孙,在桂林也只是在旧城区象鼻山附近逛了几天,也有一次是随团游了丽江,导游是满口棒子味的普通话,怎么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呀,不是地域黑,是他们说话的粗俗味让人有点不爽,桂林给我的总体印象实在是太好了,郁郁葱葱的榕树的树干上长满了绿色的小毛毛,出租车司机介绍说,那些小毛毛都是蕨类植物,仔细的看了看还真是,除了榕树,还有桂树,羊蹄甲子树。羊蹄架子树,我是第1次见,树叶确实像羊蹄甲子。不知道勤劳的桂林人是习惯了艰苦还是不怕热,6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沿街的门面一个挨着一个全都敞开着门,很少有关着门打开空调的,生活在北方的我们对桂林的热确实有点招架不住。最后说一下回来之后,经常被老伴拿来嘲笑的一件事情:在一个50年代左右开的米粉店吃饭,自主配料,我发现了颗粒状的辣椒面,想当然的以为是和甘肃平凉天水的一样,于是我加了大大的一勺,那碗米粉差点把我的嘴唇给辣肿,孩子劝我放下重新来一碗吧,作为从不堪回首的年代过来的人,把浪费当做一件很掉价的事,强忍着辣,把那碗米粉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