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4年,战士李陶雄被敌人的子弹击中,抢救无效牺牲。不料,在将李陶雄送往后方安

1984年,战士李陶雄被敌人的子弹击中,抢救无效牺牲。不料,在将李陶雄送往后方安葬时,遗体从车上滑落两次,大家非常害怕,找来医生,医生惊讶地发现,李陶雄的眼睛合不上,身体也很柔软。 李陶雄这人,出生在河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就帮着爸妈干农活,扛锄头下地,风吹日晒的日子让他早早懂事。村里老兵讲边境故事时,他总挤在边上听,眼睛亮晶晶的,心里头埋下当兵的种子。长大点,就去应征兵,体能测试那会儿,他跑得飞快,第一个冲过终点,汗流浃背却笑得直咧嘴。部队分到广西独立师一团,他从新兵蛋子一步步熬成班长,训练时总比别人多练几圈,射击准头拔尖,格斗也不含糊。入伍几年,他升到尖刀班班长,负责最险的冲锋任务,那股子拼劲儿让战友们服气。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那年,李陶雄正好赶上,部队开拔到中越边境,目标直指茅山地区。茅山地势险要,越军死守,阵地争夺打得血肉横飞。李陶雄带班组攻七号高地,平时训练的那些本事全派上用场,他指挥战士挖工事,摸敌情,投手榴弹时手稳得像钉子。整个师的任务重得要命,上级下死命令,必须拿下高地,哪怕搭上全师也得干。李陶雄冲在头里,几次突击敌碉堡,干掉哨兵,扫荡炮位,战果累累。班里战士都说他像个铁人,扛着重装备爬坡时,脚步从来不乱。 5月9日下午,战斗进入胶着,李陶雄发现一名战士位置暴露,敌炮弹呼啸而来。他二话不说扑上去拉人,炮弹就在身边炸开,冲击波把他掀翻,身上插满弹片,血流如注。战士们抬他到临时医院,医生剪开衣服一看,伤口深可见骨,失血太多,脉搏弱到摸不着。注射止血剂也没用,医生摇头盖上白布,宣布休克死亡。副班长他们低头站那儿,拳头捏得发白,这事儿来得太突然,李陶雄平时那么硬朗,怎么说没就没了。部队规矩,阵亡战士得尽快后送安葬,卡车很快就开来,核对名单后,大家抬遗体上车,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人。 卡车开出没多久,路面颠簸,遗体第一次滑落,砸在车尾板上,司机从后视镜瞧见,赶紧刹车。副驾驶跳下去重新固定,心跳得慌,以为是绑得不牢。车子刚起步,又滑第二次,这次直接掉路边草丛里。两人脸都白了,喃喃着不可能,掉头就往医院冲。副班长闻讯赶来,拉着司机问情况,司机喘着气说两次都诡异得慌。医生推开人群,掀开布一看,眼睛还睁着合不上,身体摸着软软的,没一点僵硬迹象。这下子炸锅了,医生大喊准备抢救设备,心肺复苏马上上手,按压胸口,接氧气,五分钟过去,李陶雄眼皮动了,胸口起伏恢复。 原来是失血过多假死,第一次检查太仓促,没细看瞳孔和体温。医生确认后,赶紧安排转院,李陶雄苏醒了,坚持要回阵地,摆手比划说自己还能打。副班长劝他伤太重,爆炸威力大,内脏出血,弹片到处是,得后送养好。部队战斗还在继续,李陶雄最后叮嘱守好阵地,才同意上车。转到后方医院,检查出多处器官损伤,腹腔积血,身上上百枚弹片,得手术一个个抠。治疗过程苦,李陶雄咬牙扛着,乐观得像没事人,对护士笑眯眯的,从不叫苦。 手术做了80多次,每次台上刀子下去,镊子夹弹片,疼得钻心,可他总挺着。医生说这人命硬,体质好,恢复快。出院时,他体重掉不少,但精神头足,拍着战友肩膀说没事了。回部队后,继续干班长,巡逻训练样样来,早起跑步,指导新兵射击,手把手教扣扳机。边疆任务没少,他带队执勤,观察地形,保持警惕。服役期满,脱下军装,双手叠放敬礼,告别战友。退役去地方工作,偶尔老兵聚会,端茶聊天,讲起当年事儿,总带点自嘲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