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宁夏检察机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2025年“尚德守法共享食安”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宁夏检察机关聚焦民生领域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日前,一起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家庭作坊制售伪劣食醋、酱油案件的判决结果公布,三名被告人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严惩,彰显了检察机关守护群众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

2019年起,丁某甲与其妻子陈某某、儿子丁某乙在银川市某地租用民用住宅院落,在未取得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非法印制食醋、酱油标签、标识,使用化学品冰醋酸、焦糖色素、防腐剂、陈醋香精、酱油香精等为原料,直接采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私自勾兑生产食醋(陈醋、白醋、米香醋)、酱油等生活食用品。这些未经质量检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调料”,被以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方式,销往大型批发市场、粮油商店及餐饮场所,最终流向消费者餐桌。

经专业机构检验,该作坊生产的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苯甲酸及其钠盐、防腐剂混合使用比例及菌落总数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两类产品均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截至案发,丁某甲等人共向150人销售食醋、酱油等,金额总计1029678元,未销售金额26836元。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办案组,围绕犯罪事实认定、证据固定、法律适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审查工作。检察机关认为,丁某甲、陈某某、丁某乙三人在无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故意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伪劣食品,销售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应予以严厉打击。

2024年5月30日,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对丁某甲、陈某某、丁某乙三人提起公诉。2024年12月6日,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丁某甲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判处丁某乙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食醋、酱油作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丁某甲等人利欲熏心,通过“黑作坊”生产伪劣产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司法机关依法对其从重处罚,既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惩戒,也向社会传递了“食品安全无小事,违法犯罪必严惩”的强烈信号,切实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构建“内部协同+外部联动”办案模式,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提供了高效路径。内部,刑事检察部门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密切配合、一体履职,既精准打击刑事犯罪;外部则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打击的工作合力,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宁夏检察机关将持续通过“以案释法”“普法进社区”等多种形式,深化食品安全法治宣传,同时加大对民生领域食品安全案件的办理力度,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群众饮食安全筑起坚实的法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