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真语文#与一位还算有思想,也有自己独立见解,曾做过校长的语文老师聊当下语文教学中挺热闹的整本书教学。
我以为,需要厘清的是整本书阅读是目标还是方法,或者说更多的是目标还是方法。长期以来,现行的语文教学不就是通过字、词、句、层、段、篇、单元教学,实现学生可以读整本书的目标吗?如果硬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方法或者任务教学,也要强调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即字、词、句、层、段、篇、单元教学基础之上。强调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整本书阅读不能动摇,也不足以动摇现行语文教学的根基。
其实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带有刚性的“学段要求”中,对整本书阅读用的都是“尝试”“初步”“把握”“探索”等非刚性要求的词语,直到七至九年级才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即使是在课程内容中,也只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安排。很明显,如果没有扎实的字、词、句、层、段、篇和单文教与学的功底,拿什么拓展,又如何拓展?!
再从现行语文教材编排看,仍然是以篇组元方式,毫无疑问,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当然要持国家审定的教材而教,并且教好,很难,也不大可能持“整本书”而教。
强调这些无非意在说明,语文老师“依课标持教材”教学的意义,也是在听和了解了一些所谓整本书阅读课后的认识。如果一定要把整本书阅读当成策略和方法,我以为借用当下另一个流行词“高阶思维”,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也当属“高阶策略”和“高阶方法”。问题是,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具有这种“高阶策略”和“高阶方法”的能力?!无论怎么说,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夯实字、词、句、层、段、篇的语文之功,都是极其,极其,极其重要的。
热闹不等于真实,更不等于真理。热闹之后蓦然回首,那真实、真正的语文就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