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再破“卡脖子”!固态电池核心技术落地,2026年量产,电动车续航将翻倍 我国固态电池技术迎来里程碑式突破!中科院多支团队近期集中攻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核心瓶颈,从材料到工艺实现全链条突破,距离量产仅剩一步之遥[__LINK_ICON]。这一成果不仅改写国内电池技术格局,更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长期以来,界面阻抗高、叠层工艺难、循环寿命短三大难题,制约着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团队针对性破局:研发的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堪比液态电解液,还打通了大型车载电池叠层工艺最后难关,其20安时软包电池循环4000次仍保持80%以上容量[__LINK_ICON]。金属所团队更通过分子级设计实现“界面一体化”,让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暴涨86%。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这项新技术堪称“全面升级”: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是现有产品的2倍,能轻松支撑电动车续航破千公里;固态结构从根源上杜绝起火风险,弯折2000次仍能正常工作;充电速度也大幅提升,未来10分钟满电将成现实。 更令人振奋的是,20Ah车载中试线已在青岛落地,100兆瓦时生产线预计2025年建成,2026年即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在日韩车企加速布局的赛道上,中科院用硬核技术给出“中国方案”,为新能源汽车、柔性电子、低空经济等万亿级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国产固态电池要量产了!中科院攻克3大难题,2026年上车续航破千 全球领先!中科院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充电10分钟跑1300公里不是梦 打破垄断!中科院固态电池突破量产瓶颈,中国新能源再握话语权 国产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 固态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