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冲锋在前为市民筑起“无蚊”健康屏障

10月6—8日,江门市集中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在这场行动中,由633名青年组成的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冲锋在前,他们身着防护服、肩背消杀设备,深入老旧巷道、居民楼院,于清晨、黄昏等蚊虫活跃时段展开全方位消杀,为市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全力投入灭蚊工作

消杀工作既是体力考验,也是技术比拼。“我们身穿防护服,背负20公斤的消杀设备和药水,在高温中连续作业,衣服反复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人退缩。”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小组长、江门农控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李伟良这样说道。这句话,正是队员们连日来艰辛付出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主要任务是支援成蚊消杀工作。队员们来自江门市直机关及国资国企系统,共分为5队10组,总计633人。队伍中,5名领队由副处级军转干部或市直部门处级年轻干部担任,12名组长由科级年轻干部或中层骨干担任。在他们的带领下,队员全力投入“拔钉子”灭蚊攻坚行动。

充分的岗前准备是专业执行的基础。行动开始前,市委组织部联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动员组,分批组织了两期岗前培训,特邀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家授课,内容涵盖蚊虫消杀药械规范使用、孳生地现场处置技术、应急消杀注意事项等,进一步明确了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成蚊消杀组也分享了工作经验。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9月29日起,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每日清晨5时许出发,分赴江门各县(市、区)执行消杀任务。他们背负沉重的专业喷雾设备,深入“钉子村”和重点社区,实施精准消杀。由于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在消杀工作中,队员们都能规范操作、细致消杀,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王泽煌等队员还获得市疾控中心专家组点名表扬。

严格的训练在实战中转化为过硬的作风。10月3日,队员曾庆全在作业中遭遇设备破损泄漏,药液浸湿了衣裤。他跑步返回社区,迅速清洗、更换衣物后立即重返岗位,他说:“当时只想着一定要完成消杀任务,不想中途退下来,领队很关心我,再三叮嘱我做好清洗和防护。”

急难险重中的攻坚

面对急难险重的消杀任务,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

10月4日,蓬江区环市街道里村社区消杀组20名队员接到临时指令,要求加大消杀力度。队员们迅速响应,由原两人一组调整为单兵作战,对新增病例周边重点区域连续开展5轮消杀。在这场战斗中,队员们人均作业时间超过6个小时,但无一人中途退出,圆满完成任务,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支援恩平的过程中,队伍采用“网格化”市县镇三级联勤的方式开展接续消杀,取得较好成效。他们与支援点所在的县、镇保持密切沟通,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共同推进消杀任务。充分利用镇村工作人员熟悉地形、掌握底数的优势,建立起市、县、镇三级突击队对接机制,将队员按12个片区定时定岗,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联动,统筹推进网格化作业。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高空无人机覆盖、低容量喷雾器协同、村民主动参与、村居小分队补充的立体化消杀模式,实现了区域联动、一体运作、全面覆盖。

从清晨到日暮,从楼栋到街巷,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以坚定的步伐、专业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在抗疫一线书写着青春担当。

□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