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背景:艺术家受到新客观派、现代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风格派等影响,将创作从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
🔹包豪斯:格罗皮乌斯便是其中之一。1919年,他建立了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试图将艺术与工艺完美结合,并运用于美术、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当中。
🔹包豪斯风格: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包豪斯风格为现代简约、功能主义,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19-1925 魏玛时期
-最初学院只有杰哈特·马科斯、里昂·费宁格、约翰·伊顿三位导师,教学流程为:工坊实习—设计基础—工作室实践,由此筛选出优秀学生进入家具、建筑、舞台、印刷等设计领域。
-之后保罗·克利、乔治·穆切 、奥斯卡·史雷梅尔相继加入。此时,表现主义占据要地。
-1922年,荷兰风格派领袖杜斯伯格造访魏玛,对表现主义提出质疑。于是,提倡神秘主义的伊登被劝退;构成主义艺术家莫霍利纳吉上位;抽象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被聘任;包豪斯走上理性秩序的设计正轨。
-1923年,包豪斯举办展览,彼得·凯勒的婴儿摇椅、华根菲尔德的MT8台灯、马特·斯塔姆的悬臂椅、哈特维格的国际象棋、乔治·穆切的号角屋,都传达出极简、工业、现代化的设计风格。
-但在随后两年,学校被迫于1925年迁至德绍。
🔹1925-1933 德绍+柏林时期
-此时,包豪斯已从专业+技术老师双轨教学转变为毕业生留任模式,设计瓦西里椅的马塞尔·布劳耶、色彩理论实践者约瑟夫.亚伯斯、发明无衬线字体的赫伯特·拜耶、制造金属茶具的玛丽安妮.布兰德都由此成为了导师。
-这是包豪斯的全盛时代,校舍、大师住宅、德绍南城住宅区相继落成,展现出其简洁又多功能的建筑设计特征。
-1928年,校长格罗皮乌斯离职。汉纳斯·迈耶上任为包豪斯埋下危机伏笔。
-一年后,密斯凡德罗接棒校长职务,他设计了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和巴塞罗那椅。但包豪斯依旧逃不了被关闭的命运。
🔹后续影响
-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建筑师在特拉维夫建造了4000多栋建筑。
-在美国,包豪斯的师生们入驻各大院校,将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带入课堂。
-在世界,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芝加哥玉米大楼、柏林格罗皮乌斯之城、剑桥英平顿学院、北京七九八,都是包豪斯风格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