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抗战老兵刘登达,替兄从军、漂泊七十七年,回乡祭母后在归途中离世,他用一生走完回家的路,最终长眠故土母亲身旁。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102岁湖南籍抗战老兵刘登达,时隔多年跨越海峡回到大陆祭祖,10月1日在返回台湾的路上,在福州转机时离世。 刘登达的一生,好像被风卷着走,从湖南岳阳那片稻田出发,他没想到自己一走,就是七十七年。 十六岁那年,本该还在河边放牛,却因为哥哥新婚,咬咬牙替兄从军。 那时候的人,讲究一个“家要有人传香火”,他觉得自己年纪小,能扛枪,就算死也值。 后来他才知道,战争的代价,不只是流血,更是割断一生的根。 他上前线那年,母亲被日本兵杀害,乡里人说她死得惨,但刘登达没能看到最后一面,那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一根刺。 别人老了怕病,他老了怕梦见母亲,梦里母亲总在山脚的老屋门口喊他回家,那声音一醒来就没了。 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去了台湾,那年是1946年,天还没亮,船就开了,浪一拍,家乡就成了背影。 几十年过去,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世,兄弟姐妹散在风里。 老人没有儿女,屋子里只有一张旧军装和几张褪色的黑白照片,他常说,照片里那个穿军帽的小伙子,还以为自己能回来。 晚年的刘登达,身体越来越差,但头脑清楚得很,他嘴里常念叨一句:“人死了,总要回家。”别人劝他安养,他摆摆手说那不是家,那是落脚处。 他想的“家”,是岳阳的那块地,是父母的坟旁,那地方他记得清清楚楚,岳阳、临湘、通城交界的那块坡,草再高,他也认得。 2024年9月末,几位两岸志愿者帮他圆了梦,老人坐上轮椅,颤颤巍巍踏上回乡的路。 飞机落地那刻,他望着窗外的云,一直笑,像个回家过年的孩子。 有人问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他说去看看母亲。 家乡变了,路宽了,坟头的草厚了,志愿者帮他清理坟地,他伸出手摸那块新立的碑,嘴唇发抖。 七十多年没回,这一刻,他说不出话,只是泪一滴一滴落在碑上,他给父母磕头,动作笨拙但很重,那一叩,像是把他半辈子的孤独都磕进了土里。 乡里人听说老兵回来了,硬要给他补办百岁寿宴。 饭桌上摆满菜,孩子们围着喊“刘爷爷”,他笑得合不拢嘴,喝了两小口酒就撑不住了,却还说:“回家真好,下次我还要回来。” 命运大概早就写好结局,10月1日,刘登达在福州转机,准备返回台湾。 刚上飞机,他忽然胸口发紧,呼吸急促,志愿者慌了,机组紧急抢救,可他没能挺过去,老人静静地走了,仿佛睡着一样。 有人说,他是不舍得走,魂留在半空中,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 消息传开,网友都说他终于“落叶归根”了,几天后,他的遗体被送回岳阳,葬在母亲的坟旁。 秋风吹过,墓碑两边是野菊花,香得让人心酸。 那一天,天很蓝,村里的老槐树落了叶,像是在为他送行。 其实,刘登达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像他这样的老兵,还有成千上万。 有人活在孤岛上,有人葬在他乡的土,媒体拍几张照片走了,档案查得慢,志愿者喊口号,老人们等不及。 他们不要风光,只求一块碑、一锹土,能让他们的名字,留在他们出发的地方。 刘登达的一生,就是一条回家的路,走了八十多年,终于在母亲的脚边停下。 有人说他苦,其实他幸福,因为他最终回到了心里的地方。 风吹过岳阳的山坡,坟前的草轻轻摇动,像母亲的手在抚他,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漂泊。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
